最终楚海益并没有让唐求失望。用她的话说,虽然在这个决策上承担了一定风险,但她决定放手一搏。
没有说原因,但唐求能感觉出来,她对自己很信任。
当然,真到那种极端情况发生,及时止损的事她肯定还是会做的。不管是作为投资方,还是作为职业经理人,在商言商,不这么做倒奇怪了。
“我不会让姐姐因为今天的决定后悔的,万一真到了不能挽回的局面,我投在股市里的股票价值也能抵消可能的损失的。”在楚海益当着他的面打电话给沈重后,他笑着说。
晶讯是有限责任公司,真要有损失也是投资者集体来买单,大家各按投资比例亏钱好了,没理由让唐求动用个人的钱来填窟窿的。他这么说,只是表明一个态度,也是为了缓和的由他引起紧张氛围。
他刚刚可是气鼓鼓地冲进办公室的,助理小倩都吓得差点要来劝和。
楚海益笑起来,明眸皓齿,俏脸生辉。
“是你的尧舜科技吗?这可远远不够!”她笑着说。
“快了,真等到那一天,股票价值或许早已涨到能够抵押这种不确定性的。”他眨眨眼睛说。
王伦此前以每股1.3元买下了40万股,现在不到二十天的时间,股份已经冲刺到了5.1元。之所以用“冲刺”这个词,确实是它的涨幅超出了许多人的认知。
更让人成谜的是他对股票上涨坚信不疑。
就和他一眼看中vcd行业是未来一段时间投资的风口、并不顾一切地促成收音机厂的转型一样,魄力先不谈,商业眼光是杠杠滴。
也让楚海益百思不得其解。
她身在证券交易所工作,又是高层,自然有许多渠道甚至在半主动半被动地推动这支股票上涨,可唐求只是一个高中生,据粗略的调查,他并没有受过金融相关的教育、家里也没有这方面的资源和人脉,为何能够精准地找到大地股份、尧舜科技这两只黑得不能再黑的黑马?
要知道大地股份此前已经被踩入泥潭,其短期内扶摇直上、前后17倍的涨幅已经够让人诧异的了;尧舜科技虽然没到这个份上,但现在才过了二十天,一切皆有可能啊。
操盘者看得清,当局者迷啊。
这让她更好奇了。
18岁的高中生,轻松拥有超过百万的财富…这是什么概念?
八十年代,如果拥有一个“万元户”的名头,恭喜你,你已经是方圆十里的人生赢家、绝对是众星拱月般的存在;
九十年代,虽然有“万元户、刚起步;十万元、不算富”的说法,但那主要对的是最早富起来的一拨人,于大众而言,“万元户”仍然是不可企及的目标。
也就到93、94年之后,因为通货膨胀的缘故,市面上的钱多起来。但由于投资热潮居高不下、机会多多,稍有些钱的人家都会做些生意,所以社会上多的是资产,老百姓能拿得出手的现金倒不多----真能拿出上万现金的家庭,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说绝对算不上富。
第一次,中国老百姓知道了资产比人赚钱多的道理。
这也是中国民间奇人倍出的年代。只要胆大心细有本事,资本的舞台任你驰骋。也就在这个年代,涌现出一大批时代的弄潮儿----后来有个名词,92派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