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剑被赋予神圣价值的原因,必须正直才可以称为剑,必须双刃才可以称为剑。
像是孔子、汉儒,那都是文武双全,你要是听我讲道理,那我就以理服人,最好不过,你不听话,那我就以力服人。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这就是古往今来所有儒家士人所追求的完美标准,即便到了明朝,仍然存在这样的儒士。
而军队之中,配刀的原因,除了剑的杀伤力不如刀,同样也有刀乃单刃的原因,单刃,才可以放心地握在手中,就是希望军队只管对外杀敌,而不是用于对内,参与政变,以下克上。
军队倘若对内,那就是董卓进京,唐末五代十国那样以下克上的乱世。
日本之所以走上现在的道路,不也正是因为军队下克上吗?
刀剑之辩,衍生下去,就是曲直之分,内外之别,文武之别,所以剑是礼器,而刀是杀器,礼器可以对外,但杀器绝对不能对内。
其实日本人一开始和中华一样认为剑是比刀更加神圣的,更加高贵的,所以他们就把刀称之为剑,刀术称之为剑术,而且把代表剑的神圣价值赋予到刀身上,以此将其提升为剑道。
但实际上,所谓的剑道,还是以噼砍为主,通俗的讲就是击面,切手腕,斜切胴,至于刺击的比重并不高,这些都是刀的攻击方式。
故而无论从剑术、刀术的层次上说,还是从刀剑背后的神圣价值来说,日本人所谓的剑道都是不成立的。
而巧的是,自从日本人刀剑不分开始,正好就是战国时代,下克上的起始点。
自己刀剑不分,学中华只学了个皮毛,其实错了也无妨,你认为刀是剑本来没什么,但非要冠之以“道”名,还反过来说什么刀剑不分才是中华正统,是你自己自己弄丢了老祖宗的东西。
“刀剑不分,也敢妄谈剑道!”说完,徐重光气势陡然之间攀上了顶点,徐重光赫然出剑,一连数十剑暴风骤雨般连绵不绝,剑身摩擦,震荡空气,令每一剑刺出时,都发出“嗤嗤嗤”地剧烈的尖啸声,破空而不绝。
这柄剑不过是武馆街平日里一柄普通的长剑。
但落在徐重光的手中,随着他的剑术施展出来,剑身映照太阳落下的光芒,令人只感觉眼前光亮雪白,彷佛真的有剑气腾空,游走不绝。
但身处剑势正中心的千叶嘉一郎却不是这么想的,他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徐重光施展的剑术虽然每一招每一式都是他所熟悉的纯阳剑法,但却令他感受截然不同。
这个不同点就在于其中的神意。
纯阳剑法虽然是形意门剑法,但其实是从道家手上得到的剑法,故而其神意也是符合道家那出尘逍遥,无为清净的神意。
但在徐重光手上,所施展出来确实杀气腾腾,出剑之间,彷佛有千军万马崩腾呼啸,一起杀来。
如果说要与道家靠上关系的话,更像是那传说中扫荡群魔的真武大帝,方有此肃杀之意。
铛铛铛铛铛!
仅仅只是在一瞬间,他便感到自己处于极端的下方,被剑雨笼罩其中,闪烁腾挪,挥刀格挡,如同被千军万马围住,左支右绌,勉力支撑。
千叶嘉一郎双目通红,身躯摇晃,做困兽之博,在徐重光的压迫之下,他感到自己似乎已经突破极限,到达一个全新的层次。
同样的剑法招式,徐重光却选择以快打快的战法,将纯阳剑法四十七路式全部打乱,各自施展,或崩、或撩、或点、或挂、或穿、或扫、或截、或抽、或格、或洗、或架、或压。
这才配称之为剑道!
不过是噼砍,切手腕,斜切胴,又怎么比?
千叶嘉一郎的刀光被徐重光的剑雨笼罩其中,无论他如何左冲右突,闪烁腾挪,仍然被剑雨逐步压缩,刀光愈来愈黯,剑雨越来越炽。
突然之间,徐重光将长剑回收,然后再次出剑,剑过鼻尖,徐重光陡然张口怒喝,声音如一枚炸弹当空炸开,发出轰隆隆之声,若雷音滚滚。
随着怒吼如雷,这一剑就以不可思议之速度,不可度量之凶勐,伴随着徐重光整个人的向前一扑,人与剑俱同时向前,剑光炽烈,如一团烈日。
扑哧!
怒吼声结束的同时,剑光也瞬间消失,徐重光松开手,向后退了数步。
长剑已然将千叶嘉一郎彻底贯穿,深深陷在他的血肉之中,留下了一个黑红的窟窿。
“好剑法......”千叶嘉一郎的嘴蠕动了一下:“但这不是纯阳剑法。”
“宁失传,不外传。”徐重光没有看他,带着无限的惆怅,转身离去,随着这句话从他口中吐出,而后便是噗通一声,千叶嘉一郎的身体轰然倒地。
论招式,他所使的每一招都是纯阳剑法。
但这并非其原本的神意。
这就是千叶嘉一郎想要表达的,他就是最后一个掌握纯阳剑法神意的人,这门剑法就只剩下招式了。
徐重光的回答简单明了。
宁失传,不外传。
一切终究告一段落。
但战争还仅仅只是开了个头。
吴勤不愿离开佛山,因为这里是他的家,他要继续在这里与日本人殊死搏斗,战至最后,徐重光向他抱拳行礼,而后带着中华武士会的成员们,离开了佛山,朝着西北走去。
一路上众人跋山涉水,倒也不是十分顺利,曲折颇多,但最终终归是得以回归了这里,从长安兵变之后,自己暂且辞去了自己全军武术总教官,他按照离开前的约定,给赤色同盟会带来了更多的武术人才。
而如今的赤色同盟会,也不再是当年刚刚结束长征时的模样,那是全军不到十万人,现在,已然大为不同。
许久未见,徐重光给他们的带来了礼物。
那就是叁浦敏事的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