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院内。
此时已经考完两场,每场卫书都是早早答完交卷,只待锣声响起,他就有一个时辰的时间吃饭、休息。
“郭老,您看看这两篇文章如何?”一名男子拿着卫书的试卷说道。
这名男子不是别人,正是这次府试的主考,临江府同知——卢子良。
至于他口中的郭老, 是这次府试的副考,府学的郭教授(也就是校长)。
“哦?”郭教授放下手中的书,接过卫书的试卷认真看了起来。
作为府试的副考,郭教授当然知道考题是什么,因为考题就是他出的。
片刻后,郭教授看完了两份试卷,点评道:“虽说文笔还有些稚嫩, 可明显是一块璞玉, 只要加以打磨, 前途不可限量。”
“我和郭老的想法一致。”卢子良点了点头。
“还有这字迹,不但工整,而且隐隐已有大家之风,更是难能可贵。”郭教授摸了摸自己下巴上的胡子,笑呵呵的道。
他们做学问的人都知道,一个人就算再有天赋,想要把字写好,必须勤加苦练,一天都不能懈怠。
“郭老,把他直接招入府学如何?”卢子良问道。
他身为同知,监管着临江府的教育,发现了卫书这样的好苗子,自然不能放过。
几年之后,若是卫书能够金榜题名, 也是他不小功绩。
郭教授看出了卢子良的想法, 沉思片刻后说道:“倒是一个好建议,就是不知地方的县学肯不肯放人。”
大齐国官办学校很多, 每个府都有府学, 县里有县学,都城还有国子监,可好苗子却没有那么多。
若是他们直接从县学把人家抢来,虽说他们官职比人家高,可日后见面难免尴尬。
“他是哪个县的生员?”郭教授问道。
“郭老放心,我都查过了,他出自榆林县,但并不是县学的生员,而是在青阳镇鸿鹄书院就读。”卢子良解释道。
“鸿鹄书院,鸿鹄书院。”郭教授轻轻重复了两遍。
随后勐的一拍桌子,高声道:“我想起来了。”
“郭老,莫要如此激动。”卢子良劝道。
他真怕这个老人家一下子过去,若是如此,他真的无法交代了。
本来这次考试的副考是府城的学正,可不知为何,郭教授非要前来。
郭教授虽说官职不高,可其在临江府文坛中的地位无可撼动。
本来郭教授可以到京都国子监去任职的, 可他毅然决然拒绝了, 一直留在临江府府学培养学子。
这种行为,得到了临江府文人学子的一致赞扬, 他的学生更是桃李满天下,临江府的知府和巡抚,都是他的学生。
正是因为他的原因,整个临江府文化昌明,享誉整个大齐国。
“激动了,激动了。”郭教授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胡子。
“鸿鹄书院我知道,他们的院长叫洪学智,是一名举人,当年我点拨过他,算是有半分师徒情义,我修书一封给他,应该没有问题。”郭教授解释道。
“那真是太好了。”卢子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