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城翊之城倾画梦,情锁千秋
[古言]
[历史背景为虚,请勿认真]
大楚王朝,风云变幻,边境战乱频发,朝堂波谲云诡。
杜城,身为靖远大将军,金戈铁马,驰骋沙场,一柄玄铁重剑,斩尽外敌,护山河安宁,威名远扬。
沈翊,是名动京城的天才画师,素衣长袍,气质温润,一支羊毫画笔,绘尽人间百态,其画作千金难求,达官显贵皆以收藏他的作品为荣。
春日祭天大典,沈翊受诏入宫,绘制大典盛况。
他专注挥毫,笔下的线条灵动流畅,将大典的庄重与恢宏一一展现。
杜城,身着戎装,负责大典安保,巡视至此,目光被沈翊吸引。
“此人?”
一旁的老太监弓着身子,脸上堆起讨好的笑容,尖着嗓子说道:“将军有所不知,这便是名满京城的沈画师。一等一的绘画天才,当今圣上都对他的画赞不绝口。您瞧瞧,这春日祭天大典,陛下特意宣他入宫作画,就是看重他这出神入化的技艺。”
老太监一边说着,一边用袖子轻轻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继续道:“沈画师不仅画技高超,为人也谦逊有礼,从不恃才傲物。达官显贵们都争着抢着求他一幅画,可他随性得很,全凭心情作画,多少人拿着重金都求而不得呢。”
说着,老太监抬眼偷偷瞧了瞧杜城的脸色,见将军听得认真,便又添了一句:“今日有幸让将军看到沈画师作画,也算是一段佳话。
将军您在战场上杀敌报国,威风凛凛;沈画师在画坛上妙笔生花,各有千秋呐。”
“我知晓了。”杜城微微颔首,目光仍停留在沈翊身上,若有所思。他挥手示意老太监退下,而后缓缓朝着沈翊走近几步。
只见杜城眉眼专注,神情恬淡,与战场上的肃杀截然不同。
杜城脚步不自觉停下,望着沈翊,心底悄然泛起层层涟漪。
战场上的他,习惯了喊杀声与鲜血的味道,眼前这般宁静专注的画面,竟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这看似文弱的画师,笔下却似藏着无尽乾坤,能将世间万物都赋予灵魂,实在神奇。
他的目光在沈翊身上停留,一时竟挪不开。
想着自己整日在刀光剑影中穿梭,为家国安宁拼杀,见过太多的残酷与血腥,而此人却能在这喧嚣尘世中,守着一方笔墨天地,将生活中的美好细细描绘。
他羡慕沈翊这份宁静,又好奇他心中究竟装着怎样的万千世界。
沈翊察觉到注视,抬眸,与杜城目光交汇,一个英武冷峻,一个温润如玉,刹那间,时光仿若静止。
杜城悄无声息的往后退了一步,像是生怕身上那尚未散尽的血腥气玷污了眼前这方宁静。
他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这双手曾挥舞重剑,斩杀无数敌人,沾满了鲜血,如今在这春日暖阳下,竟显得如此粗糙而狰狞。
而后望向沈翊的手,那双手白皙修长,骨节分明,正轻轻握着画笔,笔锋游走间,似有清风拂过,带着墨香。
杜城不禁想象,这双手抚摸纸张时,定是轻柔得如同春日里最和煦的微风,与自己这双满是老茧与伤痕的手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他的目光顺着沈翊的手缓缓上移,落在那素色长袍的袖口,衣袂飘飘,更衬得沈翊身姿清瘦、气质儒雅。
杜城心里泛起一阵酸涩,自己整日在沙场上摸爬滚打,为了守护山河,双手沾满鲜血,换来的是百姓的安稳,却也丢失了生活中那些细腻的美好。
而沈翊,能将世间的美景、人情都收于笔下,这何尝不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
“杜将军?”沈翊轻声唤道,目光在杜城那身戎装上再次打量。
这戎装虽被擦拭得干净整洁,可沈翊还是捕捉到了衣角处几处不易察觉的磨损与陈旧的血迹,这些痕迹就像是岁月留下的勋章,默默诉说着曾经的战火纷飞。
他想起平日里听闻的战事,大楚边疆的局势一直紧张,而那位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靖远大将军杜城,在百姓口中是神一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