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里正就带着一群建房的工人来到了沈书砚家附近。这些工人扛着工具,有说有笑,声音在清晨的静谧中显得格外响亮。
沈书砚听到动静,赶忙出门迎接。
里正笑着拍了拍沈书砚的肩膀,说道:“孩子,我给你找来了咱村里手艺最好的师傅。”
沈书砚感激道:“多谢里正叔。”
里正说完,摆了摆手,那动作随意而自然,就好像他做的真的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小事一桩,孩子。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而且,这次建新宅,我也没费多大劲儿。你看,这些师傅们,一听说你们家的情况,二话没说就都来了。咱们村子里的人啊,都是善良淳朴的,大家都希望你们能好好的。”
里正转头看向那些正在准备工具的工人们,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傅笑着回应道:“是啊,里正说得没错。我们都是看着沈家这些孩子长大的,他们都是好孩子。这宅子,我们一定用心建,就当是为村子积福了。”
其他工人也纷纷点头,他们有的在检查木材的质量,一边敲敲打打,一边和同伴交流着;有的在院子右边一处买的地丈量的尺寸,拉着长长的卷尺,神情专注而认真。
沈一棠也出来了,她好奇地看着工人们干活,不时地给他们递上水。工人们接过水,笑着和她聊上几句。
其中一个年长些的工人看着沈一棠,说道:“小姑娘,你放心,我们肯定把你们的宅子建好,这宅子啊,可是一家人的安身之所,可不能马虎。”
沈一棠点点头,随后她轻咳了一声,清了清嗓子笑道:“我知道这个活都很辛苦,平日里靠手艺吃饭,也都不容易。所以我在这儿向大家承诺,只要大家好好干,把这宅子建得又结实又漂亮,除了原本的工钱,我们家还会额外给大家奖励!”她一边说着,一边用坚定的眼神看着众人,那眼神仿佛在告诉大家,她不是在开玩笑,而是真心实意地想要犒劳大家。
工人们听到这话,先是一愣,随后脸上都露出了惊喜和兴奋的神情。
一位年轻的工人不禁小声欢呼起来:“真的吗?那可太好了!”
其他工人也纷纷交头接耳,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一位经验丰富、看起来稳重的中年工人笑着对沈一棠说:“姑娘,你可真是大方啊!你就放心吧,我们肯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一定把这房子建得像模像样,每一个细节我们都不会马虎。”
其他工人也都附和着点头,他们心里都暗暗下定决心。
那位年长的工人笑着摸了摸胡子,对身边的同伴说:“这沈家的孩子就是仁义,咱们可得好好干,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也不能辜负了人家的一片好心。”
有几个工人已经开始兴奋地讨论起建房的计划,他们想着要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精湛手艺都拿出来。一个擅长木工的工人说:“这次咱们得把那些榫卯结构做得更精细些,让房子更牢固。”
另一个负责砌墙的工人则回应道:“对,我砌墙的时候也多花些心思,保证墙面平整光滑,严丝合缝。”
沈一棠看着工人们兴奋又积极的样子,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她知道,这些奖励对于工人们来说,不仅仅是金钱上的回报,更是对他们劳动价值的认可。
而这些工人们,也会因为这份认可,把他们所有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建房中。
在院子的一角,沈书砚看着沈一棠和工人们,嘴角微微上扬,他知道妹妹这一招很聪明,不仅激励了工人,也让整个建房的氛围变得更加积极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