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伯娘回北京倒是可行,不过你却不能和我去南京,毕竟明年北方还有战事,何况北方这么多大军,伯娘又不知兵事,肯定不行。”
其实朱慈烺还有一点没说,那就是老爹崇祯没死,他不可能将张嫣调到北京来主持大局,甚至连母后周氏,他都有些不放心。
红娘子虽然现在也有了孩子,但孩子毕竟还小,起码好几年内都可以彻底放心,而这几年时间,足够他对国内的改革完毕,结束这种分而治之。
“这样吧,伯娘还是就留在南京好了,如今南方的行政体系已经成熟了,我将马士英调回来协助你好了,那老东西有手段,如今又有了经验,让他继续主持北方的新政推行再合适不过。”
朱慈烺想想后,决定将马士英调到京城来辅左红娘子应该比张嫣更合适,何况他也不想再折腾张嫣了。
“嗯,这样好。”红娘子眼睛也是一亮。
“那就这么决定了,我这就让柳如是去拟旨,正式认命马士英为内阁首辅,加封皇极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回北京主持政务。”
说到这里,朱慈烺语气一顿又道:“还有罢免李邦华西北巡阅使一职,回京继续担任都察院左督御史,至于陕西巡抚的人选到时候让马士英推荐吧。”
如今西北的人都集中到了汉中,关中两地,明年那一百万人迁到中原后,整个西北恐怕也就只剩下三四个府,一百来万人了,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廵阅使了,一个巡抚足矣。
倒是西南巡阅使暂时不裁撤为好,毕竟西南不但偏僻,还土司众多,交通不便,集权管理更为合适一些,以免新政出现反弹,何况比起李邦华,倪元路这一年多干的还是相当不错的。
“嗯,臣妾记住了。”
接下来朱慈烺又开始交代起一些军事方面的事,军事方面明年主要就是征讨漠北蒙古,然后灭掉科尔沁部,成立安北都护府。
至于都护府正使人选,早就敲定了,那便是侯洵,而安东都护府将由史可法接任。
“夫君,安北都护府成立后,是重新调派大军驻守,还是就将第四军团一分为二,让黄得功留在漠北?”
“不不不,第四军团不能拆,打完漠北,灭掉科尔沁部后,让黄得功率军暂时就留在科尔沁草原,防止将来女真人逃往草原,至于漠北的驻军,只需一个镇就足以。
嗯,到时候就将宣府的那个镇调过去吧,二十二岁以上的士兵,可以选择调往其他军镇,也可以选择去漠北,告诉将士们去漠北后军饷翻倍,五年后便可返回,上校尉以上的军官,可以携带家卷。”
漠北苦寒,朱慈烺没有打算移民过去,而是打算直接驻扎两万大军。
士兵每五年轮换一次,争取今后招募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五年后回到中原正好娶妻,上校尉以下的军官八年轮换一次,上校尉以上军官十年轮换一次,可以携带家卷。
当然这些轮换,不是一下就将两万人换了,而是三年后开始,每月都调一批人回来,调一批人去轮换,直至今后士兵满五年便轮换,而安东都护府和将来的其他都护府也将采取这种模式。
至于移民,起码也得等到将蒸汽机搞出来,改善交通条件后才会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