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清军由吴三桂接引入山海关,至永历三十七年已历三十九年,山海沧桑迭经变故,名录上的锦衣密探绝大多数都已故去,即使活着恐怕也是垂垂老矣,不堪驱使。
徐国难潜伏期间曾与锦衣密探暗中联络,对此心知肚明。
徐文宏摇头道:“我也不知。按锦衣卫规矩,锦衣密探终生不得背叛大明,否则必遭追杀,不死不休。”
见徐国难目光有些玩味,徐文宏哪能不晓得他的意思,瞪眼道:“爹说的是真正的锦衣密探,而不是继承祖业的所谓世袭密探。”
“当年逃难途中,我曾用暗语与锦衣密探进行联络,忠谨干事舍身为国,都是了不起的好汉子,只是经历甲申国难,时日长久能够始终记住密探身份的恐怕不多。”
见徐国难目光微现失望,嗤道:“我把密探名录传给你,只是抱侥幸于万一,不要过多妄想。”
顿了顿道:“爹反复想过,满洲潜伏密探被鞑子严厉镇压,想必已经青黄不接。不过密探潜伏可不只在满洲——”
听到这里,徐国难眸子晶光发亮,用力拍了下脑门。
真是灯下黑。
锦衣密探原本只是侦伺大明行省和关外蒙古辽东,防止不法之徒造反作乱,威胁大明江山。
明太祖朱元璋传皇位给皇孙朱允炆,燕王朱棣不服削藩,起兵靖难夺了侄儿建文帝江山,即位称帝却始终找不到建文帝尸骸,传闻已在忠心大臣保护下逃亡海外。
朱棣自然很不放心,生怕日后对子孙后代造成威胁,派遣心腹太监郑和率庞大舰队七下西洋,名义上宣扬大明国威,鼓动万邦来朝,实际是侦骑四出,暗地搜寻建文帝下落。
锦衣卫奉密旨在琉求、瓜哇等南洋区域潜伏密探,配合郑和侦缉刺探,却是了无踪迹,建文帝如同石沉大海一般,始终找不到下落,成为明廷一大疑案。
万历年间明神宗派军援朝抗日,锦衣密探奉令潜伏高丽、日本,到处搜集情报传递机密,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自己只记得满洲各地潜伏锦衣密探,却忘记海外各地也有无数锦衣密探化名潜伏。
他们不曾遭受鞑子严厉打击,说不定还在正常运转。
如果能够设法把这股强大地下力量为已所用,对反满兴汉复兴华夏大有裨益。
想到这里徐国难不禁热血沸腾,小心翼翼把密探名录与腰牌放入怀中,打定主意以后有机会另行察访。
目光炯炯瞧向较厚书册,见封面写着复甫文集,心想这书册莫非是老师的心血结晶。
果见徐文宏指着书册道:“这是陈先生的一生精华,临终特意嘱咐我把书册转交给你,说寄希望于后人。你
要好生研读,跟陈先生一样反清复明,复兴华夏,切莫忘记炎黄子孙身份,干出辱没祖宗的丑事。”
徐国难神情肃然,对着书册拜了三拜,恭手取过《复甫文集,打开封面,见扉页龙飞凤舞写着“一切为了复兴华夏”,显是陈永华亲笔,呆了一呆,心情不觉有些沉重。
这口号西征以后他时常听人提起,却从来没有今日这样触动心扉。
陈永华辅佐郑成功、郑经父子,担任东宁总制使总管台湾政务,首创反清秘密社团天地会,一生孜孜以求反清复明复兴华夏,百死而不悔。
老师为人谨慎,虽然最终还是收自己为弟子,却始终不许在外人面前师徒相称,想不到临终把《复甫文集赠送自己,意在传承衣钵、复兴华夏。
想起陈永华的殷切期盼,徐国难觉得肩膀担子沉重,自己虽受老师教导多年,也不过泯然众人,哪有能力承担反清复明复兴华夏的重任。
见徐国难面有难色,徐文宏略一思忖已明白心思,缓缓道:“陈先生临终本想见你一面,当面嘱托,只是你奉命公干,只得把我叫了过去。陈先生说,如今鞑子凶横,朝政腐败,冯锡范野心勃勃想要上位,刘国轩明哲保身见风使舵,不出意料数年之内必有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