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时分!转眼就到~
春雷乍动,蛰虫惊醒!
融融春光中,李清月已在正扬书院混得风生水起。
跟着江鱼儿疯了几天逛遍了正扬书院,就差登上齐云山看个俯视图了!喝了几天的伤寒药,对麻婶多了几分畏惧,背了几天《三字经》,习了几天字,惹得先生喜爱不已,对李清月藏拙后的进度颇为赞赏!
李清月虽害怕表现太好显得异常,但区区《三字经》实在太容易脱口而出,毕竟很多年前她都可以倒背如流了。
还好江鱼儿不以为然地说书院很多学子三五岁都可以背《三字经》了,李清月这才一边感叹江山代有才人出一边吃了一颗定心丸。
狐假虎威拉大皮,借着江先生的名头在书院的丙班当起了不缴费的旁听生,但是碍于世俗,都是穿着之前身上男娃娃的衣服去的,班里夫子虽知真相,但李清月实在太年幼,江先生又“位高权重”,自是不好说什么,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因着人小嘴甜不认生得了个人见人爱,周边谁得了个好吃好喝的都念着分她一盏,不过多进了江鱼儿的肚子,谁让李清月总是有求于他呢!
惊蛰这日,春光明媚,
书院选了部分夫子和学生,偕同去县里随着县令行那春耕仪式,江先生自是推了,荐了隔壁的文秀才去!
李清月起了个大早,换了麻婶给新做的春衫和马夹,喝了半碗野菜粥,碗还没离手,隔壁文先生家的小女儿文秀娘就来喊人挖野菜了了,
这文秀娘是书院里难有的年龄相仿小女孩,已经八岁了。
因着住得近,倒是常常来寻李清月玩,李清月脱离小孩很久了性子难免不主动,好在文秀娘是个心粗活泛的,两人常常倒也能说一块。
主要是古代生活太单调了,每日晨起暮休,一日三餐,没有网络没有电,一件事情能干很久,时间仿佛都慢了,李清月被磨得性子也慢了下来,也能放低成人心态,与文秀娘和江月儿常常倒能玩到一起去。
但是李清月到现在也不清楚自己这个身体到底年纪几许,麻婶说约摸六七岁了,江鱼儿说还是个小不点,先生倒是不太理这些琐事,自己也懵懵懂懂,见人只说快七岁。
胡乱刮了几竹筷子粥,就被文秀娘扯着跑去了书院外临边的草坡上,剜起新冒出的鲜嫩野菜来,
前世李清月虽然整个童年都在村镇上度过,对田野物种也算熟知,但这个时代的植物好像比以前更丰富一些,好多野草和野花都没见过呢!
“这个是苦菜,我可不要吃,”
文秀娘皱着眉头对着地上一颗野菜纠结不已低低念叨,“就当没看到,娘娘应该不会知道吧!”
“这里有好多荠菜诶,”
听到李清月这句话,文秀娘瞬间眉开眼笑抓起竹篮子窜过去,“可给我留点,我喜欢吃呢。”
“多着呢,麻婶还想做荠菜干呢,”李清月头也不回,手脚麻利拿着竹刀对着还挂着露珠的嫩绿小荠菜的根部,一剜一挑,集到一把就放在身旁的竹篮子里。
学院里给先生们的薪俸是银两和米粮分开的,学生和杂事人员都在书院厨房就餐。有那独身的夫子也可缴了饭钱在大厨房吃,但大部分先生都有携带家人,基本是自己炊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