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们还确认了此次俄军总司令的身份。
俄国第三公主,玛利亚。
“我认识这女人。”恩维尔帕夏脸色阴沉无比:“在波茨坦内,她的嘴巴很毒。”
说到这里,他还是心有余亏地吸了一口冷气,尽管奥斯曼与奥匈当前是盟友关系,但那位俄国公主的几句话就差点让他们双方成为对立。
本以为这位公主只不过是外交上的强硬而已。
现在来看,居然来打仗了?
在得知是玛利亚负责率领部队进行进攻时,他便立即将所有权限都交给了兴登堡。
以无宣战的方式对保加利亚边防线进行轰炸,尔后又以钳形攻势把敌人扼杀在包围圈当中。
这一切战术都是出自兴登堡的手法。
这样一来便避免了与保加利亚那群野蛮的斯拉夫人正面冲突的情况出现。
尔后,兴登堡便没有再做过多干预,只是派出自己身边的军事顾问给予前线上的帮助。
所以在知道敌军正一点点接近时,他便让兴登堡去全盘负责。
三条防线,纵深高达五六公里。
从前线回来的军队,加上已经准备好的大军,其兵力总和一共有七十万。
虽然这七十**面水分很大,但人数优势让恩维尔帕夏多了几分信心。
而如今,巴尔干同盟也开始了总动员。
首先是保加利亚的总动员,只有三百万人口的他们,一下子出动了四十万人。
塞尔维亚和黑山也开始出动更多的部队,试图对奥斯曼发起更加大规模的入侵战争。
由于兴登堡的要求,原本分散在各个地区的部队都被集中起来。
西色雷斯和马其顿的部队都被集中回防,只负责防守这一片阵线地区。
同时也让奥斯曼的舰队回防到罗德岛附近。
集中起来的舰队力量,加上有罗德岛作为港口补给,一下子把希腊舰队给完全摁住了。
至于西色雷斯和马其顿这两个地区,兴登堡所给予的回应是放弃。
“兵力不足,军官不足,武器不足,在如此情况下,不可能守得住他们的进攻,只有先行坚守,再给予反击,才有可能重新夺回原来的失地。”
“毕竟人是有限的,而地就摆在那里,今天丢去,只要主力还在,以后还能夺回来!”
很简单的战术思维,保存核心兵力,放弃原本就不怎么好把控的地区。
恩维尔帕夏还很是有些不舍得,西色雷斯和马其顿土地面积不小,就这样丢弃着实是无法接受。
但也如同兴登堡所说的那样。
无论是马其顿亦或是西色雷斯都曾经发生过叛乱,试图实现自己地区的独立。
在发起巴尔干战争之前,恩维尔帕夏都需要分出一大批兵力过去当地地区进行稳定工作。
可就算如此,这两个地区内的人民还是经常性出现叛乱。
有些地区更是直接出现与人民公社十分相似的团体组织,他们自发组织民兵,发起自下而上的革命。
这就导致他们不单要时刻提防当地叛乱问题,还得进行性输送更多资源进去。
在此之前甚至还出现过当地居民秘密联系保加利亚,对其内部进行入侵破坏。
这种‘内在叛徒’的行为实在是防不胜防,防备起来不单辛苦,还十分麻烦。
所以,在兴登堡的再三劝说后,恩维尔帕夏决定将把里面的兵力暂时收缩回来。
自己的兵力再多,分散到四处各地也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人力优势。
只不过临走之前,恩维尔帕夏瞒着兴登堡,下达了一个指令。
在撤军的过程中,但凡路过任何村庄城市,都要进行洗劫,无论是否帝国居民,皆是如此。
这种行为顿时间引起马其顿和西色雷斯内的人民愤怒。
可他们的愤怒和抵抗没有半点作用。
就算他们想进行阻拦,面对全身武装的军人,压根就不是对手。
所以在这些驻守在马其顿和西色雷斯的士兵回来后,基本都是带着一车车粮食物质回来。
更有甚者,还把女人给带了回来,着实是惊呆了过来这里进行拍摄记录的记者。
这件事一直瞒着兴登堡,其最大原因便是因为兴登堡一直都反对这样的做法。
直到这件事被曝光出来后,兴登堡才兴师问罪般找到了恩维尔帕夏,并且质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对此,恩维尔帕夏给出了回应。
“我不能把物资留个敌人,而且他们要想重新把控这些地区,就得花不少时间去安抚当地民心,这能给我们腾出更多时间。”
很显然这是最为常规的坚壁清野行动。
本来就是军人之一的恩维尔帕夏,对此十分清楚。
马其顿和西色雷斯原本就是物质丰厚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恩维尔帕夏不愿意放手的原因。
可如今情况不容乐观,既然要放手,那就应该将可以带走的东西都带走,不能带走的东西就尽数烧毁。
如果只是对付入侵过来的敌人,这种做法确实可取。
前提是要将所有居民都撤走。
可如今,这种做法不单没有撤走居民,甚至还把民房和民粮也一同烧毁和带走。
如此去做,将来要想进行收复,必然会更加困难。
因为马其顿和西色雷斯的民怨已经起了,而且十分旺盛。
这种情况完全违背了他所布下的巴尔干战略。
一开始对马其顿和西色雷斯的放弃也只不过是暂时性而已。
没想到这暂时性的撤军,居然会引起如此巨大的负面影响。
看着已经成为了定局的马其顿和西色雷斯,兴登堡不禁一声叹气,只能接受了。
尔后便是对阵地的部署与奥斯曼国内的各种问题。
同时,他还命人把关于这位公主的各种资料给带过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兴登堡需要知道俄国公主的详细资料被泄露到德国那边。
就在兴登堡还在一边喝着茶一边看资料的时候,他突然间接到了一通来自威廉皇子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