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红色玛利亚 > 271.为大兵团作战做准备

271.为大兵团作战做准备

托洛茨基很不喜欢约瑟夫这个家伙。

这一点,整个察里津内的干部都能看得出来。

有些人甚至会认为,托洛茨基会反对约瑟夫的建议,毕竟负责对军队改革的执行者是托洛茨基。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约瑟夫已经干涉了他的职务。

以托洛茨基那高傲的态度,必然会做出各种理由来反对,然后又是一阵冷热嘲讽。

可是,仿佛是天生不对付的托洛茨基,却在这件事情上面成为了第二个举手赞同的干部。

第一个举手赞同的人是玛利亚。

但是要怎么进行军演,就成为了他们当前所需要进行长时间讨论和实践的问题。

1905年和高加索打劫这两个例子,确实能够完美地体现出演习的重要性和作用性。

但问题是,玛利亚所提出的军演假设,并不是小规模的局部战争,而是大规模战争。

战争规模,在五十万人到一百万人之间。

在听到玛利亚所假设出来的战争规模后,所有人都惊呆了。

五十万人到一百万人??

察里津当前兵力只有三十万,而这三十万已经是极限了。

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兵团作战规模,所有人都以为这位可爱的主席阁下,是不是又喝醉酒了。

要知道,这样大规模的战争人数,放眼历史也没多少场。

约瑟夫开始怀疑,玛利亚所担心的并不是与沙俄的战争,而是与其他国家战争。

又或者说,与是全世界开战。

这个想法并不是无稽之谈,因为如果他们夺得了俄国政权,从而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到那时候,他们所要面对的,将会是全世界。

四面八方没有盟友,只有资本势力的虎视眈眈。

所以这份假设并非毫无理由,如果真的以此为基础,约瑟夫甚至觉得,以五十万到一百万的大军团规模进行战场预设,还小了。

当然要在军演中进行安排,就必须从长计议。

玛利亚所设定的五十万到一百万是目前的主要假设规模。

大兵团作战最讲究的就是命令上的执行,但是托洛茨基却给出一个建议。

他建议将演习分为两个规模,战术演习和战役演习。

战术演习主要以营和连为单位,演习项目以‘行军’‘迂回’‘穿插’‘进攻’‘防守’和‘撤退’。

这样的演习是为了训练部队之间的作战协调。

战役演习主要是以大规模兵团作战。

进行军演作战前,部队会被分为红军和蓝军。

行动作战的演习战术主要以‘钳形攻势’和‘大兵团之间的沟通联系’。

当然,玛利亚还提出过一个要求,那就是处于劣势时,处于被包围的军团要如何防守,这个战术项目被命名为‘孤军死守’。

但在场的所有人都十分清楚,要想进行这些战术军演之前,首先需要训练出来的,是如何达到将令军行。

如果连这样的要求都达不到,又如何谈起兵团内部的协调作战呢。

所以他们所需要进行的军演,还是以军队协调性为主。

然后就是军队上的理论知识。

这一点,如果是放在其他俄国军队里面,几乎不会存在。

对于沙俄帝国内部的军官而言,这些士兵都是消耗品,就跟子弹一样,打出去就完事了。

既然是消费品,那就不需要耗费那么多精力和资金。

而且在他们眼中,知识越多就越容易出现叛国行为。

因此对军队进行教育,不说是禁制吧,至少是没那想法。

就连玛利亚的导师斯托雷平,也没想过给自己曾经的城市军队进行教育,他的教育普及对象是工人。

但察里津这里就不同了,如今的托洛茨基还在进行着hong军的军事改革,士兵们也得进行扫盲和战术理论的教育。

而这些工作,毫无疑问也都落在了政委身上。

政委背负了巨大部分责任了。

对于这些军事战术理论知识,主要以‘挖堑壕’和‘军队指令’为主。

堑壕的作用性毋庸置疑,在坦克出来之前,堑壕都能够成为敌军难以跨越的军事防御屏障。

军队指令也不能落下。

军队的调动必然是需要军队之间的指令进行指挥。

如果看不懂军队指令,这支军队基本是调动不起来。

做得最好的国家是英德法三国,奥匈则成为了最典型的反面教材。

尔后就是对军演的开支,玛利亚大手一挥,直接给他们划了一大笔的钱。

开支不是问题,自从那一大笔军火费到来之后,察里津的经济状态暂时得到了缓解。

更重要的是,因为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原本就是军火供应商的克虏伯,又得到了大批量订单。

因为这些订单的原因,加上草屋的烟草税,小钱钱正源源不断地流入进来。

有了这些小钱钱,玛利亚自然会毫不犹豫地进行军队建设。

如果不是有着先知性预知,玛利亚肯定会把这些钱分出更多的资金去建设内部。

教育、科学、卡车新产业、基建等等等等。

这些项目都是高强度耗钱,而且还是长时间消耗。

但是,不久之后就会有大战,如今的玛利亚要将所有资金财富都投入军队建设上进行发展。

只有活下来,你才有资格去谈改革,才有资格去改变世界。

但是这些资金也不能随意乱用。

而且目前为止,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有两年多时间。

这两年时间里面,察里津不可能一直把自己投入到军队建设里面。

内部经济也得进行发展。

如何发展经济成为了察里津内的严重核心问题。

就在他们束手无策之际,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出现了。

弗拉基米尔从德国来到了这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