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
凛冬的飞雪弥漫在察里津上空。
白茫茫的雪花,如同给了这座城市套上一件银色素装。
刚忙完的玛利亚走出窗外。
肩上披着一件厚重的大衣,蔚蓝色的眼眸深深地看向这片雪白色的世界。
那感觉,宛若隔世。
从美国回到俄国之后,玛利亚便一股脑地扎进在工作里面。
军队、城市、农业、经济和冬宫那边的事务,她都必须尽心尽力,不能有任何放松警惕的想法。
她很庆幸自己身边有着这么多同志。
约瑟夫的内政,捷尔任斯基的情报,还有托洛茨基的纵深发展。
是的,现在的托洛茨基并没有在察里津内。
在进行发展时,约瑟夫就曾经提出过一个建议,让察里津的纵深发展起来。
俄国的领土面积很大,但事实上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的土地面积却很少。
就以西伯利亚为例子,事实上西伯利亚并非不可发展,仅仅是因为发展起来很麻烦,而且很耗时间。
俄国西部的东欧城市是最合适发展的地方。
不单与欧洲各国接壤,更是存在着拥有巨大黑土面积的欧洲农场乌克兰。
因此,与其耗费心血去发展俄国的东部,还不如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西部土地。
这样一来,发展速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不说,甚至可以时刻提防来自欧洲的威胁。
所以,约瑟夫认为,他们可以往沙俄政府所不愿意管理的地方进行发展。
当然啦,这样的发展并不是开荒,而是做好一些设施建设。
这种准备是为了做出两手准备。
第一手准备,是为了以后对荒地的开荒,特别是西伯利亚。
如果说乌克兰是俄国的粮仓,巴库是俄国的油田,那么西伯利亚就是俄国最为庞大的自然资源仓库。
在这里拥有着数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天然气、优质木材、矿物质,就连黑土也在这里大量存在。
由此可见,西伯利亚是俄国的巨大仓库,就算是单纯吃资源老本,也足够俄国吃很久很久。
当然玛利亚可不愿意让国家走向资源出口这样的经济方式。
要想真正让国家走向强大,就必须发展属于自己的产业,而非出口资源和粮食。
因为这两种东西很容易遭到国家价格调控上的影响。
例如石油资源。
在玛利亚上辈子的历史记忆中,因为美国在以色列问题上,引得沙特极其不满,于是乎他们将石油价格大幅度提升。
如此一来,着实是给苏联赚了不少钱。
这是石油所带来的红利,来得很快,赚得也很多。
然而,如果过度依赖也会造成极大的经济隐患。
同理,粮食也是如此。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现,最好的方法就是实现经济多元化,减少因为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压力。
货车只是他们的一个开端,后续将会以更加高端的科技产品进行出口核心。
当然那都是后话,而且石油天然气这种自然资源十分重要。
这不单可以用来赚取外汇,更是可以成为战略核心资源。
因此趁早在西伯利亚这些地方建立基础设施,以便于为后续的开发做准备。
这些基础设施并不是什么大工程,主要是为了方便后续到来的施工人员。
第二手准备就比较特殊,这种基于战争时期的准备。
一旦陷入大规模战争,而且战况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就会以这些地区作为缓冲地带,从而进行转入,进行大纵深作战。
只不过这些地区环境十分恶劣,所以在约瑟夫的建议下,只是需要在这些地区进行基础设施上的建设。
而这份工作,落在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身上。
他是新加入到Совет的核心成员之一,而且他是响应了弗拉基米尔的号召,一同加入其中。
如果说弗拉基米尔开始对自己的经济计划进行尝试和部署的话,那么加里宁则开始对教育方面进行入手。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若没有了教师,人类将会失去灵魂。’
他的话,深深打动了玛利亚。
由于察里津的教育老师师资还处于十分拉胯的状态,而且也同样存在着,沙俄帝国自带的‘高端的很高端,低端的也很低端’特殊情况。
例如在学历问题上,最高学历的人就是安娜斯塔西娅这样的高端知识分子,但也存在着仅仅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民。
因此,在教育方面,玛利亚即使有心发展,却也显得十分无力。
毕竟她实在是招聘不到老师。
而这一问题,在加里宁的到来后,得到了大幅度缓解。
他在1902年的时候加入了马克思小组,也正因如此,他认识了很多支持他们的知识分子。
在得知察里津缺乏师源之后,加里宁立即联系自己所认同的知识分子,希望可以得到他们的帮助。
因此在加里宁的请求下,再经过严格筛选,确实给察里津内的师源压力问题带来了缓解。
正因为这件事,在要进行大纵深建设的核心任务中,加里宁成为了这项任务的核心领导人。
对此,他欣然接受,很乐意为此而远赴北寒之地。
只不过为了可以加强那边的纪律性和效率性,托洛茨基也加入其中。
临走前,玛利亚叮嘱托洛茨基,绝对不能用你那暴脾气去做事。
在处理完这件事情之后,就是对农村的改造。
事实上,在弗拉基米尔离开后,他们就开始着手对‘征收粮食税’进行研究和部署。
在颁布这条法令之后,确实得到了一部分农民的响应,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需要再躲躲藏藏地收藏着自己的粮食。
因为这种行为很容易造成粮食发霉,从而导致无法食用。
如今,在察里津政府颁布这条法令之后,他们的粮食得到了合法认证,只需要交出法定额量的粮食,其余粮食他们都可以随意处置。
如若需要,他们甚至可以拿出自己的粮食进行出售。
不单可以出售给普通人,甚至还能出售给察里津政府。
只不过察里津政府对粮食收购有着一定的严格性,他们会筛选粮食,从而避免劣质粮食混入其中。
毕竟就算再怎么照顾农民,政府也不能以滥竽充数的方式去对粮食进行收购。
另外一部分农民持观望态度。
察里津对他们的优惠和保护是真真正正地落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