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红色玛利亚 > 289.来自日本的同志

289.来自日本的同志

1913年……

凛冬的飞雪弥漫在察里津上空。

白茫茫的雪花,如同给了这座城市套上一件银色素装。

刚忙完的玛利亚走出窗外。

肩上披着一件厚重的大衣,蔚蓝色的眼眸深深地看向这片雪白色的世界。

那感觉,宛若隔世。

从美国回到俄国之后,玛利亚便一股脑地扎进在工作里面。

军队、城市、农业、经济和冬宫那边的事务,她都必须尽心尽力,不能有任何放松警惕的想法。

她很庆幸自己身边有着这么多同志。

约瑟夫的内政,捷尔任斯基的情报,还有托洛茨基的纵深发展。

是的,现在的托洛茨基并没有在察里津内。

在进行发展时,约瑟夫就曾经提出过一个建议,让察里津的纵深发展起来。

俄国的领土面积很大,但事实上能够得到有效利用的土地面积却很少。

就以西伯利亚为例子,事实上西伯利亚并非不可发展,仅仅是因为发展起来很麻烦,而且很耗时间。

俄国西部的东欧城市是最合适发展的地方。

不单与欧洲各国接壤,更是存在着拥有巨大黑土面积的欧洲农场乌克兰。

因此,与其耗费心血去发展俄国的东部,还不如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西部土地。

这样一来,发展速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不说,甚至可以时刻提防来自欧洲的威胁。

所以,约瑟夫认为,他们可以往沙俄政府所不愿意管理的地方进行发展。

当然啦,这样的发展并不是开荒,而是做好一些设施建设。

这种准备是为了做出两手准备。

第一手准备,是为了以后对荒地的开荒,特别是西伯利亚。

如果说乌克兰是俄国的粮仓,巴库是俄国的油田,那么西伯利亚就是俄国最为庞大的自然资源仓库。

在这里拥有着数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天然气、优质木材、矿物质,就连黑土也在这里大量存在。

由此可见,西伯利亚是俄国的巨大仓库,就算是单纯吃资源老本,也足够俄国吃很久很久。

当然玛利亚可不愿意让国家走向资源出口这样的经济方式。

要想真正让国家走向强大,就必须发展属于自己的产业,而非出口资源和粮食。

因为这两种东西很容易遭到国家价格调控上的影响。

例如石油资源。

在玛利亚上辈子的历史记忆中,因为美国在以色列问题上,引得沙特极其不满,于是乎他们将石油价格大幅度提升。

如此一来,着实是给苏联赚了不少钱。

这是石油所带来的红利,来得很快,赚得也很多。

然而,如果过度依赖也会造成极大的经济隐患。

同理,粮食也是如此。

要想避免这种情况发现,最好的方法就是实现经济多元化,减少因为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压力。

货车只是他们的一个开端,后续将会以更加高端的科技产品进行出口核心。

当然那都是后话,而且石油天然气这种自然资源十分重要。

这不单可以用来赚取外汇,更是可以成为战略核心资源。

因此趁早在西伯利亚这些地方建立基础设施,以便于为后续的开发做准备。

这些基础设施并不是什么大工程,主要是为了方便后续到来的施工人员。

第二手准备就比较特殊,这种基于战争时期的准备。

一旦陷入大规模战争,而且战况极为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就会以这些地区作为缓冲地带,从而进行转入,进行大纵深作战。

只不过这些地区环境十分恶劣,所以在约瑟夫的建议下,只是需要在这些地区进行基础设施上的建设。

而这份工作,落在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加里宁身上。

他是新加入到Совет的核心成员之一,而且他是响应了弗拉基米尔的号召,一同加入其中。

如果说弗拉基米尔开始对自己的经济计划进行尝试和部署的话,那么加里宁则开始对教育方面进行入手。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若没有了教师,人类将会失去灵魂。’

他的话,深深打动了玛利亚。

由于察里津的教育老师师资还处于十分拉胯的状态,而且也同样存在着,沙俄帝国自带的‘高端的很高端,低端的也很低端’特殊情况。

例如在学历问题上,最高学历的人就是安娜斯塔西娅这样的高端知识分子,但也存在着仅仅会写自己名字的农民。

因此,在教育方面,玛利亚即使有心发展,却也显得十分无力。

毕竟她实在是招聘不到老师。

而这一问题,在加里宁的到来后,得到了大幅度缓解。

他在1902年的时候加入了马克思小组,也正因如此,他认识了很多支持他们的知识分子。

在得知察里津缺乏师源之后,加里宁立即联系自己所认同的知识分子,希望可以得到他们的帮助。

因此在加里宁的请求下,再经过严格筛选,确实给察里津内的师源压力问题带来了缓解。

正因为这件事,在要进行大纵深建设的核心任务中,加里宁成为了这项任务的核心领导人。

对此,他欣然接受,很乐意为此而远赴北寒之地。

只不过为了可以加强那边的纪律性和效率性,托洛茨基也加入其中。

临走前,玛利亚叮嘱托洛茨基,绝对不能用你那暴脾气去做事。

在处理完这件事情之后,就是对农村的改造。

事实上,在弗拉基米尔离开后,他们就开始着手对‘征收粮食税’进行研究和部署。

在颁布这条法令之后,确实得到了一部分农民的响应,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需要再躲躲藏藏地收藏着自己的粮食。

因为这种行为很容易造成粮食发霉,从而导致无法食用。

如今,在察里津政府颁布这条法令之后,他们的粮食得到了合法认证,只需要交出法定额量的粮食,其余粮食他们都可以随意处置。

如若需要,他们甚至可以拿出自己的粮食进行出售。

不单可以出售给普通人,甚至还能出售给察里津政府。

只不过察里津政府对粮食收购有着一定的严格性,他们会筛选粮食,从而避免劣质粮食混入其中。

毕竟就算再怎么照顾农民,政府也不能以滥竽充数的方式去对粮食进行收购。

另外一部分农民持观望态度。

察里津对他们的优惠和保护是真真正正地落实下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