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必须保护下来,即使现在已经沦陷了,我们也有义务为他们夺被侵占的领土。”
“我们,必须进行大规模战争。”
会议室内终究是按捺不住那股躁动的狂热。
所有人都渴望战争。
这里的军官们都十分清楚,要想证明自己的价值,要想跟自己家族的先辈一样建立丰功伟绩。
留给他们的选择只有一个,参加战争。
即使是日俄战争归来的将军,也同样得到了功绩。
所以这一次也绝不例外。
他们丝毫没留意到沙皇的不安。
对于一名国家领导人而言,尼古拉二世是不及格的。
无论是他的做法亦或是想法,皆是如此。
但是在位这么久了,尼古拉二世即使在怎么愚笨,他还是懂得帝皇之道。
他同样渴望着战争。
就跟这些军官们一样,他也十分清楚要让自己成为配得上‘大帝’这个称呼,就必须开疆扩土。
如历代沙皇那般,成就不可一世的伟大功绩。
然而,他也害怕战争。
并不是害怕战争的残酷,而是害怕大国之间的战争,会让整个局势走向不可挽救的地步。
在得知最后通牒之后,尼古拉二世曾经向德皇威廉二世发送了一封电报,请求他可以遏制一下奥匈帝国。
威廉二世给予了回应,他答应了尼古拉二世的请求。
但是,如今的局势却还是演变成这种地步。
预备性战争动员状态都无法唬住奥匈帝国的入侵行为。
如此一来,留给尼古拉二世的选择就只剩下一个了。
击溃他们。
如今摆在他们面前,是要如何去打。
这次会议,其内部内容便是以这个为核心。
尼古拉二世伸出了手,霎时间原本还陷入一片亢奋的会议室内,归于平静。
“这次将你们召集过来,最主要的目的是探讨如何开战,又要如何去打。”
说罢,他向陆军元帅苏克霍姆利诺夫示意了一个眼神,自己便不再说半句话。
苏克霍姆利诺夫会意,开始将问题点向所有人展开。
首先的问题点是要如何营救塞尔维亚。
毫无疑问,现在的塞尔维亚已经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不宣而战的奥匈帝国,直接把塞尔维亚的大部分兵工厂都摧毁了。
不单工厂,就连农场也是如此。
大批量塞尔维亚人民失去了居住地和农田,他们将会成为塞尔维亚政府的最大负担。
幸亏现在保加利亚还没有加入战争,否则在两面夹击之下,塞尔维亚必将亡国。
可是要想直接进入塞尔维亚,那必将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因为俄国与塞尔维亚并不直接接壤,双方之间隔着一个罗马尼亚和奥匈帝国。
如此一来,他们很难给出帮助。
对于此事,尼古拉大公给出了方针。
让其他巴尔干同盟成员给予协助,俄国后续再给予支援。
这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了,因为地理原因,他们所能提供的支持实在是太少。
而且无论是在场的官员亦或是玛利亚,都无法想象塞尔维亚居然会沦陷得如此迅速。
这实在是超出了所有人预料。
然后就是第二个问题内容。
要如何开战。
向奥匈帝国正式宣战,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但要怎么打,则成为了众多军官所在意的问题。
尼古拉大公继续做出自己的战略部署。
他首先认为,既然是对奥匈帝国宣战,就必须先对奥匈帝国做出战术部署。
但是呢,德国也必须提防。
不久前,德国威廉就公开声明,他将会不惜一切代价支持奥匈帝国的复仇,只要奥匈帝国想要什么,德国就会提供什么。
威廉二世是一个满嘴跑火车的家伙,这一点整个欧洲都有如此共识。
但是,这个声明却表明了德国的态度,他们必将站在奥匈帝国这边。
所以即使德国还没有宣战,也无法保证德国会不会在他们与奥匈开战之际,突然间宣战。
因此他们需要提防德国,最好的方式就是进攻。
以进攻代替防守,击垮德国之后,就能够让德国不再成为威胁。
这就是尼古拉大公的战略部署。
但战略中的细节,则需要由将军们去制定。
1910年的时候,俄国常备军是一百八十万人,现在进入了预备性战争动员,军队数量已经达到了近乎两百万人。
但要想立即集中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幸亏1913年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了总动员准备,加上前线铁路的部分完善,让他们在兵员调动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在如此情况下,尼古拉大公做出了两个战略方案。
第一个是德国方案,第二个是奥地利方案。
在这两个方案的前提条件,则是俄军的军队部署。
他认为,俄国需要分成第一第二集团军,组成西北方面军。
第三第五第八集团军组成西南方面军。
第四集团军为战术性预备。
第六和第七集团军保护侧翼,从波罗的海和芬兰延伸到罗马尼亚和黑海这条侧翼防线。
如果德国以东线战场为主要战场,那么他们将会采取德国方案,放弃整个波兰华沙这一带战区。
尽可能组织起所有资源,以守代攻,仿照1812年莫斯科战役的战略,要知道这个莫斯科战役,完完全全拖死了拿破仑。
如果德国并不以东线为战场,那么就采取奥地利方案。
西北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都一同发起进攻。
西北方面军攻入东普鲁士,西南方面军进攻加利西亚,进攻奥匈帝国。
这就是他的战略部署。
在尼古拉大公做出了战术部署之后,便开始展开更多细节上的讨论。
例如兵员、武器装备和统帅将领。
每一个方面军都需要有一位司令,每一个集团军都需要有一位将军。
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尼古拉大公推荐了她们军方内部的老将军,亚历山大·萨姆索诺夫和保罗·冯·连内肯普。
然而,就在这时,尼古拉大公却将机动性的第四集团军给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玛利亚·尼古拉耶芙娜,就任为第四集团军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