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涅夫心目中,又黑又粗的大炮就是他最喜欢的东西了。
毕竟在成为苏俄军队政委之前,他也参加过一战,成为一位沙俄火炮士官。
只不过那时候已经是1916年,他所能打的炮也没多少发,以至于他手痒痒的。
加入苏俄hong军之后,科涅夫便自动请缨地向伏龙芝申请安排,也正是那个时候,他成为了政委。
但也就只是政委而已,跟罗朱二人相比较,现在的他还是略有劣势。
然而,科涅夫还是有一项罗朱二人所没有的知识点,那就是政委工作。
政委的工作与军团指挥官是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但是在部队里的地位,政委是属于部队首长之一。
人民军队的特点就是党指挥枪。
军队力量都需要服从党的领导,而政委就是一个关键角色。
上辈子的电视剧里面,玛利亚对《我的团长我的团和《亮剑最有印象。
而《亮剑中的政委赵刚,是敢直接跟李云龙对着杠的人。
而身为政委的科涅夫就更有话语权了。
由于一直以来他都与基层士兵一起生活作息,因此他对基层军官更有心得体会。
所以,在面对玛利亚的期待目光时,他决定提出一些不同于罗朱二人的看法和建议。
“我认为,我军在注重军队‘硬’一方面的同时,也应该主动‘软’的方面。”
“毫无疑问,这两位将军对军队如何取得胜利是有着深刻了解。”
“但是,对于士兵心理的了解,还是略显不足。”
罗科索夫斯基和朱可夫都把目光集中在科涅夫身上。
被两位前辈以目光注视着,科涅夫多多少少都有些心理压力。
只不过,科涅夫还是强硬着心态,继续说道。
“我认为,军队的强大,与士兵的心理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直以来,我军对hong军士兵都是以教育为主。”
“教他们识字,教他们读书,教他们什么是‘为人民而战’。”
“这些都是好的,而且其带来的效果都十分出色,毕竟一直有信仰的军队,其战斗潜力是无限的。”
“然而hong军士兵终究是人,人会累的,身体的疲乏只会表现在外,但内心的疲累则让他们对知识的学习,难以进步。”
“因此,我认为应该饱满hong军士兵的精神世界。”
“我记得在不久前,察里津那边引入了一些无声电影。”
“这些电影都很有意思,不单能让人感到心情愉悦,而且也可以让他们能静下心来,放松自己一直绷紧的神经。”
说完,他小心翼翼地看向玛利亚这边。
虽说给他压力的人是罗科索夫斯基和朱可夫,但他知道,真正起到关键性决定的,是玛利亚。
见到科涅夫那谨慎不安的眼神,玛利亚带着一丝笑意,向他眨了眨眼。
“没事,你继续说。”
“是,主席。”
得到认可允许后,科涅夫便壮大了自己的心。
“物质方面自然是需要的,但精神上的需求也同样如此。”
“所以,在提供精神上的需求方面,引入那些无声电影我认为是可行的。”
“同时我认为在部队内进行运动会。”
“运动会不单可以让袍泽之间更加团结,而且还能促进一个班的士兵更有默契,毕竟只有多次合作,才能磨合双方之间的默契。”
说到这里,科涅夫的目光看向了罗科索夫斯基这边。
“未来的步兵协调,必然存在着一个班或者多个班之间的默契。”
“这种默契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出现,如果能够以运动会的方式,或者类似于运动会这种东西,便可以潜移默化地增加士兵之间的联动。”
随后,他又看向朱可夫这边。
“而且我的看法并不只有士兵的精神问题,还有宣传问题。”
“特别是现在这个情况,想必各位都能发现,英法两国已经掌握了宣传阵地的要领,并开始开启宣传媒体,对我们进行国际舆论上的抨击。”
“这种抨击对于我们这些坚定信仰的人而言,自然不会有任何影响。”
“但是,社会上的人却不是如此。”
“特别是部队纪律,一旦遭到舆论影响,恐怕会出现大事。”
“而且在未来的巷战中,宣传能够起到很好的稳定士气作用。”
朱可夫对此十分认同,巷战所带来的气氛是压抑的,在布达佩斯防守战中,就有不少士兵因为那压抑的氛围而出现精神上的问题。
那时候的朱可夫还没发现异象,只是以为他们跟一战时的士兵一样,被吓坏了。
直到现在他才反应过来,那不仅仅是被吓坏,更是一种精神崩溃,属于是绝望了。
玛利亚对此也深有体会。
无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亦或是后续的苏俄内战,协约国干涉战争,都有不少士兵出现精神颓废问题。
尽管在很早之前,玛利亚就提出过‘建设部队精神文化’的建议。
但因为四周围的战况十分吃紧,以至于这些事情被搁置在后。
如今,科涅夫重新提了出来,玛利亚细细琢磨了一会儿后,便给予了认可。
“那么,关于后续军队建设的问题就交给你了。”
“哦对了,我记得你对步炮协同有过一片论文?”突然间想起了这件事,玛利亚向科涅夫追问道。
“是的主席,很高兴您能知道。”
尽管这是科涅夫的军事论文,但因为科涅夫是政委,所以这片论文并没有立即得到重视。
但还是被科涅夫的定投上司伏龙芝看中了,并交给了玛利亚。
看着三马车之一的科涅夫,玛利亚很满意地拍了拍对方的肩膀。
“小伙子不错,回去后继续完善你这篇论文。”
“是,主席!”
科涅夫激动地捏着拳头,他终于可以撸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