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之世,皇太极毫无疑问堪称是一代英主。
从三十六岁继承皇位开始,皇太极便不停地开疆拓土,在治理国家上同样十分出色,一举解决了努尔哈赤死后所面临的种种难题,不断招降和重用汉人,积极吸纳汉家人才为其所用,迅速使得建州变得强大起来。
如今,尽管皇太极面容枯槁,命悬一线,可是他所表现出的那种气质,却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让多尔衮也为之心惊。
皇太极平静地望着跪在地上的多尔衮,脸上的表情彻底敛去。
如果要杀了多尔衮,此时便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即便杀了多尔衮,对于豪格继位掌权也不会有任何意义,因为死了多尔衮,两白旗也不会服气,反而会导致八旗内部离心离德,到时候代善那头老狐狸可就真坐收渔翁之利了。
对于那些跟他明争暗斗一辈子的兄弟们,皇太极从来没有丝毫小觑。
皇太极叹息了一声,他选择了妥协。
“豪格心情急躁,缺乏长策,难以继承我大清社稷。”
刹那间,多尔衮微微一怔,他已经做好了豪格继位的准备,可是此时却不知道皇太极的葫芦里到底卖得什么药。
皇太极神情复杂地说道:“朕打算立福临为太子,封你、豪格还有济尔哈朗为摄政王,如何?”
听到这里的时候,多尔衮这才恍然大悟,也瞬间明白了皇太极的良苦用心。
他做的这一切只为了大局考虑,可以说是完完全全是为了大清,为了满洲。
皇太极虽然子嗣众多,福临为第九子,今年才年仅六岁。
之所以不选择那些更加年长的皇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则是福临乃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是皇后哲哲的侄女,在皇后无皇子的情况下,将会得到皇后的全力支持。
至于另一方面则更加隐晦,那就是年幼的皇子更有利于目前的大局。
首先,可以确定一点的是,皇太极没有太多的选择,强行让豪格继位,势必会导致建州内部出现严重分裂,而豪格强硬的性格也会促使这一局面激化,而在去掉豪格之后,其余的皇子年龄则比福临要大,已经有一定的自主权,同样会跟几个摄政王出现冲突。
皇太极选择福临,反而将焦点转移了出去,权柄将会由三大摄政王共同分享,一来维持满洲内部的团结,二来也能让福临得到顺利的成长。
在三大摄政王的人选上,皇太极用心也十分良苦,这三个人选本身就目前建州内部的三方势力,彼此之间堪称势均力敌。
其中豪格代表了两黄旗和一部分正蓝旗,多尔衮则代表两白旗,济尔哈朗是镶蓝旗旗主,他虽然不能参与皇位角逐,可是背后却对其他各派系有一定的影响,无论他倾向于哪一方,都会使得力量的天平发生倾斜。
此外,济尔哈朗对多尔衮和豪格都有一定的影响力,有了济尔哈朗的存在,也能防止二人矛盾冲突而导致刀兵相向。
最后,两红旗已经遭到了削弱,尤其是这一次镶红旗一千五百人全军覆没,也导致代善影响力大不如前,其诸子中最有才干的岳托和萨哈廉在年轻时已经过世,硕讬不为代善所喜,原本满达海初露头角,可是却死在了镜山,这也使得代善心灰意冷,不愿意再参与到斗争当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