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花草归处醉妍柳 > 第五章:宋河张哥

第五章:宋河张哥

“所以这房子虽然好久没住人了,倒也没什么大问题,我稍微把它修整一下,可以作为农庄的一部分。”

土屋的门是锁着的,张哥说:“我没有钥匙,也懒得去找湾里人要,屋里面就不看了,我们到这周围转的看看。”

我仔细看了看,这两栋土屋比一般的土屋大很多,就像张哥说的,四面的墙壁都是方方正正的,虽然有点陈旧,但没有一点坍塌的迹象。

“这个堰塘原来也是我家的,现在也没有主,”张哥指着一个很大的水塘说道:“我打算把这里搞好一点,堰堤周围都种上果树,水里养鱼和鸭,在堰塘的中间建一个水上农庄。”

这个堰塘面积至少也有十几亩大,要是建一个水上农庄,还真是一个好主意。

“这座小山包也算是我家的,”张哥指着对面的一个山包说道:“我要把这山包上的杂七杂八的树啊灌木啊全部铲掉,全部种成果树。还有那些荒山,我可以开发一下,把它租给那些城里有钱的人去种树养猪养鸡养鸭。”

“这块平地,要盖房子,盖成楼房,和那两栋土屋连在一起,是休闲居住的地方。”

“这个地方要是搞起来了,就成了一个小型的休闲旅游区,那些城里有钱的人就可以利用闲暇时间来这里放松娱乐。”张哥微笑着说道。

“张哥,你这主意是不错,但是这山沟里,别人怎么进来啊?再说了,就算交通没有问题,会有人愿意来这里花钱吗?”我充满疑惑的问道。

“交通不是大问题,以后这里的道路会硬化和加宽。”张哥信心满满的说道:“至于人的问题嘛,表面上看确实是个麻烦,但是我们的目光要看远,要看到社会发展的趋势。”张哥看了我一眼继续说道:“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慢慢在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的需求有了变化。以前的要求是吃饱穿暖,但是你看看现在,吃饱已经不是人的第一需求了,人们想的是吃的东西味道要好一点、营养要高一点,同样的,暖和也不是穿衣服的基本要求了,人们想的是怎么穿的漂亮一点、时髦一点。”

张哥又用手指了一下那辆幸福125摩托车,“这辆摩托车现在看着还不错,很多人都很羡慕。但是我可以告诉你,用不了多久,像摩托车这样的交通工具会逐渐被淘汰,有钱的人都想着去开更豪华更舒适的小轿车了。”

张哥的话让我很有点惊讶。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在我们那里的平原农村还有很多人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虽然确实有像张哥说的那样,一部分人生活条件改善了,比如有的人家里置办了三大件冰箱电视洗衣机,也有当时电视报纸上报道的所谓的万元户,但这些毕竟是极少数。我相信张哥所在的宋河镇也是一样,那时候的山区经济只会比平原经济更差一些。用少数的社会现象去展望预示未来,我不知道张哥的眼光是不是特别厉害,但是至少他的胆子比一般人的要大。

但是在社会发生巨变的前夜,只有那些有眼光有胆识有谋略的人才能傲然挺立于时代潮头,才能挟雷霆万钧之势执天下之牛耳。当我们这些七十年代生的人还在课堂里学习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时,有个叫张瑞敏的老三届青年已经开始在山东青岛捣鼓电冰箱了。多年后,这位中国企业界的拓荒者和他所领导的企业名扬海内外;当我们村还因为办了一个十几个人的钩绣小作坊而沾沾自喜时,天津静海的大邱庄已经做到了年产值百亿元,虽然它的掌舵人后来因为妨碍公务而身陷囹圄,但这并不能掩盖这块敢为人先的改革热土所呈现出的惊人成就。

我记得那个时候湾里人去县城卖粮食还需要乡政府出具的卖粮许可证才可以穿越“粮食检查站”的封锁,城镇居民买粮食还需要有粮票才能购买。从这样一个带有严重计划经济色彩的环境里走出来的农村小青年,自然不能理解张哥那个时候的豪言壮语。在那个春色迷人的山沟里,我甚至一度怀疑张哥一定还带着昨夜的酒醉,或者是沉湎于梅开二度的爱情甜蜜里的疯癫呓语。

当然,我的胡乱想法并没有影响这趟令我心旷神怡的宋河之行。

从王家山回到宋河后,张哥又挽留我在他家玩了一天,又喝了个烂醉如泥,直到第三天我才告别张哥夫妇,走的时候张哥硬塞给我两百块钱,对我说:“立名兄弟,我知道你手头紧,这点钱就当是路费吧,以后有时间了再过来找我。”张哥的盛情我实在难以推却,除了深深感谢就只有默默领受。

回来的时候在J山顺便买了一堆东西去了一趟鸭子山看守所,我是很想当面见见棍子和老道聊几句的,但是愿望没有达成。看守所不是菜园子,不是你想见谁就可以见谁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遭遇背叛后,我觉醒神医传承女神万倍返现,超级软饭系统流放边关当县令,你囤货自立朝廷说我黑心,我走了全村都悔哭了商业风云:爱与谋的抉择何处尽欢颜队友屯积分,我屯队友反派:穿越过去不降智重生1960,从神农架打猎开始刚出大学,富婆小姐姐要包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