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叶定不会辜负老师的期望。”
村正点点头,“我知道你是可以的,我是不放心既明,你要继续督促他,争取让我们村再出个秀才。”
“苏叶会的!”
苏叶偏过头看了眼站在一旁的狗蛋儿,想让他表个态,却发现人已经傻了!
“喂!”
“嗯?”
“还不谢先生!”
“既明谢先生厚爱。”
“不用谢了,你俩都回去准备一下吧,你们二刚表哥明天回家,到时你们跟着一起过去。”
从村正家到自己家的这一路上,苏叶的脚步一直是飘的,再看狗蛋儿,跟她情况差不多。
“苏叶,进了县学后你还会抄书吗?”
“我以为你会问我在厨房做活儿累不累。”
“不会太累吧,你在家里不是也做饭?”
“……”为什么她教育的孩子这么不贴心?
“怎么不高兴?到了县学我肯定不会让你累啊,若是你忙不过来,我会帮你。”狗蛋儿说的很真诚。
“这还差不多。”
“那你还抄书吗?”
“应该是不抄了,厨房的活儿肯定不少,空余的时间我要读书,总不能被你落下。”
“那我可以抄吗?”
“当然不可以,你要准备明年的县试和府试。”
“明年就下场,是不是早了点儿?”
“不早了。”笨鸟先飞,多积累一些经验也好。
“若是不过,岂不是浪费银子?”农家的孩子,对钱还是很紧张的。
“这不是你该担心的,你要做的就是好好读书,确保万无一失。”
说起考试的花费,确实很让苏叶心疼,只试卷费就500钱,还会有认保费,并且是个大数,据说要花二两银子。
她是重生后才知道认保这回事的,前世听都没听过。
所谓的认保便是找本县的廪生,也就是秀才中的佼佼者,让人证明自己不是冒籍考试,不隐藏守孝事宜,不是替身,不是假名,并保证自己身家清白。
在这个年代,守孝的人是不能参加科考的,出身不好就更不行了。
如果被查出里面有猫腻,考生失去考试资格,认保的廪生削去功名。
因为担的风险太大,认保费从未低过一两银子,考生多的时候甚至长到过五两。
想到银子,苏叶摸了摸自己的口袋,但愿她的学生可以一次考过。
不一会儿两人到了家,见爹娘都在,便同他们说了要去县学的事,苏二山高兴的不知该怎么表达,竟把狗蛋儿给举起来了。
“爹你快放我下来,被人看到像什么样子!”
“我儿要出息了,还不能让爹高兴高兴!”
“我是去读书,又不是已经中了,高兴的也太早了些。”
王氏虽然也高兴,但比苏二山要冷静些,她去鸡窝抓了两只母鸡,准备吃完早饭给村正送去。
苏叶跟着她娘一起去的,村正是她的启蒙老师,以后她去了县学见面的机会就少了。
千里马常有,伯乐难求,何况她还是个女娃,这份知遇之恩弥足珍贵。
等到了村正家,苏叶竟意外的见到了于二刚。
“师兄怎么今日回来了?”
“家里有事便早回了一日,刚才听爷爷说起你和既明要同我一起去县学,可都准备好了?”
苏叶如实回道,“先生早上才说了此事,还不曾准备。”
“这样,倒也不急,总归我后日才回。”
“以后还要麻烦师兄多照顾既明。”
“咱们也算同门,互相照顾是应该的。”
于二刚现在是秀才身份,他这一回家过来拜访的人不少,苏叶没敢过多打扰,说了几句客套话便去找村正了。
可是此时的村正也很忙,他正忙着见媒人,王氏一看这情况,把鸡放下便离开了。
“娘,二刚师兄还没定亲吗?”
“好像是没,他是童生那会儿你表舅妈就眼光高,这会儿怕是更高了。”
“先生不管吗?”
“现在秀才爷才17,就算再等两年也不碍事,又不是女儿家。”
听到这声女儿家,苏叶就开始可怜自己,如今她已十岁,怕是等不了几年,家里人就要商议她的婚事了。
就算她能摆脱当童养媳,也摆脱不了嫁人,感觉人生好难。
因为太过郁闷,她把自己憋在屋子里待了一整天,期间王氏看过一次,老太太也来过一次,大家都以为她是生病了。
“苏叶,你若身体不适便说一声,我去镇上请大夫。”
“无碍。”
“我刚去山上摘了些野果,要不要给你送进去?”
从苏叶八岁那年,王氏便不让狗蛋儿再随便进出苏叶的屋子了,所以现在狗蛋儿想进去,还得先请示。
“什么果子?”苏叶在里面问道。
“是你喜欢的野葡萄。”
“拿进来吧。”
吃上自己喜欢的东西,她心里的阴霾顿时散去。
人生很美好,还需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