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向阳从韶宏伟的眼神里,已经知道他开始领悟,但还是决定继续启发,就道:
“治贪,就像当年舜帝时的鲧的治水,一味的拦坝堵截,是解决不了洪水泛滥问题的。”
“从长期历史效果上看,朱元璋无缝隙的高压反腐应该是失败了,而且是彻底的失败。”
“虽然他在世时,贪污腐化现象得到了一时的抑制,但却积蓄了巨大的反弹能量。”
“由于没有从根源上防微杜渐,没有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没有形成全民监督和制度透明,所以,在朱元璋死后,腐败迅速蓬勃蔓延开来。”
“到后来,形成了官官皆贪,吏吏皆墨的局面。”
“最终,大明以中国历史上最腐败的王朝之一被载入史册,这不能不说是朱元璋的悲哀,也是反腐史的惨痛教训。”
两个熟悉历史的上下级,如数家珍般的谈论着明朝的反腐史,就像一对老朋友般分外和谐。
在这种平等的气氛中,韶宏伟感到鲁书记对自己的良苦用心。
通过这一番讨论,韶宏伟觉得,那个小本子上的名字到底是谁,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鲁向阳似乎没有结束讨论的意思,而是继续问道:
“宏伟,你分析过朱元璋反腐失败的内在原因吗?”
这回,把韶宏伟给问住了。他摇了摇头,看着鲁书记。
鲁向阳说道:“即使整个明初反腐力度空前,但朱元璋期望的纯而又纯的吏治状况并没有出现。这说明什么?
“水至清则无鱼?”韶宏伟努力跟上鲁向阳的思维节奏。
鲁向阳依旧没有直接肯定,而是继续引申开来。
“明朝中后期,出了一个清官海瑞,这你是知道的。”
韶宏伟接口道:“明朝历史上难得的清官。”
鲁向阳继续道:“可就是这样一个清官,竟然受到所谓名相张居正的排挤。”
“朝中大臣们,也大都不喜欢海瑞,甚至经常编造罗列罪名弹劾海瑞。这些都说明什么?”
“海瑞几次被罢官甚至被逮捕入狱的命运,就已经反映了朝廷上下对他的态度。虽然后面继位的明神宗重新启用了他,但也没真正授予他实权要职。”
“即使最后任命了一个南京的右都御史,也无非是明神宗顾及海瑞的声名,所做的沽名钓誉之举。”
“与后世给予海瑞极高的评价相比,在海瑞活着的当朝,他的能力却没充分发挥作用,没能更大限度的为黎民百姓服务,实在是可惜。”
至此,韶宏伟终于明白了鲁书记前后一番话的真实含义。
他的心不禁一抖,脱口而出:
“鲁书记你是担心我将来成为‘陈巴东’第二?”
鲁向阳苦笑了一下,点点头,又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