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江左枭雄 > 第1章:冒牌桓温

第1章:冒牌桓温

东晋咸和三年四月,恒氏桓彝(huán yí)在平“苏峻之乱”时死节报国,长子桓温在灵堂泣血倒地,魂散四野,和着宅中如雪的吊衣徘徊不息。

“苏峻之乱”是流民对东晋门阀士族的打击,战乱发生后,宫殿宗庙尽毁,京都民物凋残,物价飞涨,导致民生维艰。

桓宅在外郭大街,青石板铺就的大道向东南延伸,看似宽阔,可到了屋内却简陋的紧。

简陋的灵堂里,陆陆续续有亲朋前来吊唁。

“不垒高坟,也不必在墓边植树。”桓彝之妻孔氏对管家吩咐道,“现下战乱,按薄葬去办吧。”

“是,老奴这就去办。”

管家徐福走出门庭之后,孔氏带着四个小儿子桓云、桓豁、桓秘、桓冲往内室走去。

“温儿,你醒了,”

孔氏端着一碗汤饼来到长子桓温床榻前,轻语道,“来吃些汤饼再休息。”

桓温双手撑着床沿起来,双目紧盯着眼前的妇人,满脸疑惑自语着,“这是哪里?”

“阿兄,你可糊涂了,这当然是在家里面。”

桓彝三子桓豁走近桓温面前,爬上他的床抱着他的腿,声音侬软语,“昨日祭奠阿爹时,你晕倒在地,可把我们吓坏。”

桓温看着这满脸婴儿胖的小男孩,抱着头。原来,他不是在做梦。在睡梦中,他叫作桓温,是桓氏之子,有一个战死沙场的老爹,还有四个小弟弟!

原来,所涌现的记忆是正牌桓温生前的记忆,那么他呢?只不过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一缕孤魂罢!

“劳烦母亲和弟弟们忧心。”

桓温竭力稳住自己的情绪,看了看往自己怀里钻的弟弟们和一身素衣的母亲。

孔氏把汤饼递给桓温后,转身对侍女习秋吩咐:“你先带冲儿下去喂奶,再叫管家来正厅见我。”

“咳咳”谢氏咳嗽几声,坐在案几前,面容疲倦,只独这双目依旧明亮。

桓温在逗三个弟弟玩,可这心里面却是万千思绪。

庆幸的是他对历史古籍还有些兴趣,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弄清楚自己的处境。

他努力地回想属于正牌桓温的记忆,不由地唏嘘:“现在是东晋,当年西晋历经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北方已被胡人占领,西晋名存实亡。靠着汉人衣冠南迁,这才在江左建立起了东晋政权。”

桓温无奈摇了摇头,思忖道:“建国立邦哪里那么容易,东晋之所以能够在一直被世家大族掌控的江左之地建立政权全靠当地的四大士族支持,特别是琅琊王氏。”

东晋,是琅琊王氏最风光的时期,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传唱。而与琅琊王氏并称为东晋四大家族的谢、桓、庾,其影响远不及王氏。

他蹙起眉头,思绪也变快了很多,恰巧,他桓温就是四大家族之一的桓氏之后。

其父原承袭儒学,然在玄学士族社会,儒学根本不能助他爬上东晋的上流社会。后来,他弃儒改玄,整日里不是饮酒高歌,就是披发行散,渐渐地他靠着玄谈成为江左八达之一。

桓温暗道可惜,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他能很清楚地看透内情:“这桓氏根基浅薄,纵使再有魏晋风度也不足以提高门阀盛名。”

这就有了后面桓彝另辟蹊径,往军功方面大动筋骨。

未料,他成名于“王敦之乱”,却也败在“苏峻之乱”。

更可惜的是,桓彝去世时,长子桓温方年十五。

正牌桓温得知父亲在平叛时被叛军韩晃杀害,其中泾县县令江播也曾参与了这场谋划,于是他枕戈泣血立志要为父报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