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举目眺望,大江横跨千里烟波,波声浩荡处绝是苍茫天色。
桓温站在京口渡头,看碧波长流,他想起北宋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他离家时正值初夏,碧荷接天映日,芳菲正可人,可谓是万物生辉的好时节。如今回去,已将近仲春二月,四季也轮了一回,这是桓温来到东晋的第二个年头。
“大哥,我们乘船往哪里走?”小乌早已经摘下头顶的毡帽,头上的垂发扎成两结结在头顶,并把头发扎成髻。此发型有总角之意,使得他整个人看起来清爽而有精神。
“咱们回宣城。”
“大哥,宣城是个怎样的地方?”
小乌满眼好奇地看着桓温。
桓温这下可被问倒,初到桓家不久他就前往建康寻找郭璞墓,期间并没有机会了解宣城那个地方。
但,桓温知道东晋时期的宣城就在现代安徽省东南部,地处山川奇秀的江南。
“宣城是先父治下的郡,先父在时积极把宣城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生活安定。”桓温话语一转,惋惜道:“家父献身沙场后,这宣城也换了太守,战乱后的宣城想必是百废待兴。”
小乌看着面带伤感的桓温,报以安慰的笑容,随即大步踏上船。
“大哥,上船了。”小乌先行跳上甲板,转身面对还在岸上的桓温高呼。
“来了。”桓温把视线收起来,和小乌踏上返回宣城的路。
此时,大江上的风吹得甚急,桓温正在船头看向大江两岸,青山徘徊后退,正好把江色锁在一片朦胧碧波中。
“外面风急,我们进去吧。”桓温拉起小乌就往船舱走去。
船内早已聚集许多船客,各色各样的人交杂一块,在这拥挤的地方倒不见明显的尊卑之分。
就在这吵杂的环境中,出现了短暂的安静。
船舱内,大约有四五十船客,只见他们团团围聚在一起,却是不知在看什么热闹。
“啪!”
忽然,听到一声类似于叠扇的声音,霎时有木板一拍,船内的人正是静立无声。
“今天,小弟就给各位说‘苏峻醉死,强弩已末’。”
这个男子的声音极其沉稳,说完这句话他就开始抑扬顿挫地开讲:
“却说那苏峻醉酒后被征西大将军下令部将以矛投掷至死,那盟友祖约得知消息后连夜带着数百人向北逃跑以投靠后赵。”
忽然声音停了下来,桓温在走进去的同时又听到刚说书的男声清了清嗓子,“噗”地叠扇又打开,继而听见大碗放落桌案的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