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传了一道密令,除在外驻守的侯莫陈崇和李家还有皇室的广陵王元欣之外,另外三大柱国都赶入未央宫前殿开会。宇文泰,独孤信,赵贵,于谨,李弼这五人几乎就掌握了如今朝廷的绝大多数力量。其中宇文泰的嫡系便是赵贵和于谨,李弼也在前几年便向宇文泰示好,所以这五人的会晤基本可以代表如今大魏的最高级会议了。
晚膳时刻,五人分坐在前殿的五个方位,宇文泰坐在正中间,下方二人便是于谨和独孤信。宇文泰邀请四大柱国共同用膳,目的便是向独孤信表明自己的态度。
“独孤大司马,我宇文泰要将这大魏改朝换代的决心你已然了解,这些事于,赵,李三位柱国之前便已知道。如今我再和你说一遍。这天下元氏皇族已然无法继续统治,不仅是我宇文泰掌握全国军政大权,你看看这几代的元家皇帝有何人有几分明君的样子。如此下去只会令我国力愈加衰弱,最终为齐国所灭。所以,我最后的决定是,我可以让我的女婿元钦继位,可五年后他必须将皇位禅让给我。”宇文泰淡定自若地说道
“太师雄才伟略,励精图治二十余年方才有我朝如今之疆土,若无太师的领导,我等早已被当年的高欢所灭。让太师当皇帝,我赵贵第一个赞同。”早年便跟随宇文泰起兵的赵贵当即便附和道。
于谨,李弼也是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宇文泰治理国家的能力他们都非常清楚。这些年来虽然是元氏为帝,可是一应大小事物基本上都是由宇文泰决断,与齐国的大小战斗也几乎都是宇文泰指挥,这样一位文韬武略的人做皇帝自然是最合适的。
其实独孤信心里也很明白,宇文泰确实是天纵之才,比之当年的北魏孝文帝也是不遑多让。此番他尽力保住皇室宗亲的性命和让元氏皇室命续命五年已是他可以做到的极限了。赵贵说的对,宇文泰在全国的威望实在是很高。
“太师,您是当朝文官之首,又是我朝军队的奠基者,更是掌握朝廷所有官员调任的大冢宰。您离那皇帝之位确实只有一步之遥了,便是如此,若您执意要登基为帝,只要不大肆杀戮前朝皇室,我独孤信也只有支持拥立太师。”独孤信拱手说道。
“好好好,独孤,我二人毕竟是同乡,儿时一块长大的伙伴,我就说你怎会一再的悖逆我呢。你放心,你的才能我很了解也很相信,即便说你是我朝第一大将也毫不为过。”宇文泰满意的说道,心下甚是开心,不过五年而已,二十年都等了还在乎五年吗?只有独孤信那一派势力真正的拥护我宇文泰登基,才算是真正的全国归一,以最小的代价改朝换代,届时便可整顿全国,集结力量与齐国高氏决一死战。
“大司马为我朝征战十余年,乃是我朝第一战将,如今与太师握手言和,乃是我朝一大幸事阿。”独孤信对面坐的于谨,笑着说道。这于谨也是当年与宇文泰一起对抗高欢的老将,更是名门之后。如今八大柱国中实力仅次于宇文泰和独孤信,比之陇西的李家还要厉害。
“于柱国见笑了,大家都是为了天下百姓着想。”
正当几位柱国大佬气氛缓和之时,宇文护走了进来,对着宇文泰说了几句话。宇文泰点了点头,面色淡定的说道:
“独孤,杨府的杨元带着杨家府兵进了天牢去救你的妻女,你看这事该如何是好?”
“太师,杨元乃是忠厚之人,可能误会了太师的意思,劳烦太师法外开恩,从轻发落。”
独孤信对这杨元也是极为赏识,自然是不希望宇文泰借机灭了这位杨家的股肱。
“好说,他这小子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带着区区几十人便想从天牢里救人。不过双方互有死伤,其中天牢守卫的士兵死伤惨重,这笔抚恤金可得你出。”
独孤信当即点头答应,心中还是决定不与此时的宇文泰起正面冲突。如今拼死才保住了元氏皇族不被屠戮,若是这时被宇文泰抓住把柄挑起事端就太得不偿失了。只是一笔抚恤金,以他独孤家的家业来说,只不过九牛一毛而已。
“传令,独孤信虽无诏入京按罪当诛,但念其多年征战一片忠心为国。今命其闭门思过一个月,罚俸半年。杨府杨元误伤朝廷官差,罚银三千两,外加五十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