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弟子曾子,着重对士强调了一下他的要求,仁,要自始至终,始终如一。至于什么弘毅,你都做到仁了,仁者爱人,当然是心胸宽广的。
至于什么‘学以居位曰士’,则是西汉儒家被列为正统后,红果果的为那些伪儒学张目的东西,已经没有了道德底线。直白的说,就是学而优则士,这个士,更多的应该是一个通甲字,通仕。也就是很直白的告诉大家,学儒家经典学的好了可以做大官。
董仲舒在把儒学这个大美人献给汉武帝之时,已经对真正的儒学进行了阉割,比如,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是不敢灌输给刘彻的。儒学被统治者接受后,那些只依靠读儒就能轻松享受生活的士大夫们,不断的对儒学进行一遍又一遍的阉割,只取对他们有利的,对他们不利的东西,则只字不提。
就比如,这个仁字。
何谓仁?
孔圣人对仁有很多论述,相对很宽泛,最基本的仁,你要做到孝悌二字。而孟子的仁,相对具体一些,可以从一句话体现出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现在的士人为家族着想,他们只谈“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他们只抓住了孔圣人对仁最低级的要求,因为这对他们最有利。而亚圣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仁,则被他们直接的忽略或无视了。
姜丑用孔、孟、曾三个儒门先贤的话语,实际上,就是把孔孟曾三人绑在了一起,堵上这个漏洞,不让田丰有空子可钻,也让这个仁字更具体一些。
仁者爱人,这就是仁字相对具体的表现。之所以拉上曾子,就是告诉田丰,你们不但要爱护黎民百姓,还要持之以恒的爱护,你不可能偶尔施舍一点嗟来之食,便说你爱护过百姓了。
在孔孟曾三合一的仁字面前,现在的士族门阀,统统覆没,没有一个能做到的,因为他们把黎民百姓做为盘剥和奴役的对象,又哪里会去爱护呢?
田丰之流,以士自居。他们的这个士,是士族的士,也是士农工商的士。
这个士,代表的是一个阶层,而并非圣人口中的士,因为他们做不到真正的仁。但是,他们把春秋时期便已有萌芽的阶层划分,做了强化,让各阶层的划分更明确,更固化,造成了更为激烈的阶层歧视。这样,现在的士家大族们,便把他们的士和圣人的士,混为一谈。唯有这样,他们这些既得利益者才能更加名正言顺做他们天然高人一头的士,而不是真正的品行高洁之士。
所以,田丰之流全是士族之士,只代表一个阶层。而圣人口中的士,才是名士,是国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