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练得差不多了,余昭开始教大家炒菜,教学地点就定在自家厨房,余粮专门请了一天假来帮忙烧火。余昭站在小板凳上教学。
看到余昭家的一口大炒锅,各人都有些惊奇,又看到余昭毫不犹豫地放下一大勺菜籽油,他们更是合不拢嘴,这么大一勺油,得多少钱呀。
余昭眼神巡视了一圈,对大家的反应很满意。是了,这惊讶就是阳朝人对陌生的炒菜的尊重。于是她不疾不徐地讲解:“芥菜籽油虽然相对芝麻油、胡麻油、豆油都要便宜一些,可有一股芥辣味儿,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和味道。一般来说,我们通过高温加热后冷却来去除其中多余的味道,只留下油的香味。”
“这油到了七成热时,就开始减火。这时锅里会有余热,把它烧到八成热。等油温慢慢凉下来,咱们再开始放菜进去。不同的菜应该在不同的油温中下锅。所以,火候非常重要,也就是说,不光炒菜的人重要,看火的人也非常重要。”
说着拍拍余粮,余粮这么臭屁,当然得意地笑了。
“油温是什么?”
“就是油有多热了。”余粮抢答道。
余昭进一步讲解了油温,分辨油温已经几成热了,主要从看(油烟、油面波动情况)、听(油中的水分发出的声响)、触(感受油面的温度)以及试(将肉片或大葱放入油中)四个方面入手。
三四成热时油面平静,细细听去有小小的噼啪声,将手掌放至离油面两寸高处,掌心感觉微热,此时若将一段小葱放入油中,其四周会泛起很多小油泡。如果放入的是肉片,则肉片会立刻沉至锅底,之后才会缓慢地浮上来。
五六成热的油,油面似动未动。噼啪声频率更低,将手掌放至离油面两寸高处,掌心感觉较热,此时若将肉片放入油中,肉片会沉至锅底,其四周会泛起更多的小油泡,且很快会浮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