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小年,要比南方的小年更早一天。
习俗却没有很大差别。
腊月二十三这天,周四,杨允早早请假回来,和林飞扬一起,开始对家里大扫除。
将家中清理干净,新社会倒是不兴什么祭灶神,下一步便拿出大米和面粉,一个蒸年糕,一个揉面蒸馒头。
蒸年糕的自然是杨允,南北方年糕做法不同,虽然原材料一样,看上去开始做法也一样,蒸的时候却不同。北方直接上锅,南方会加红糖、花生、红枣,有些人家还会撒上芝麻。
在南方,同样可以买到北方的年糕,但但叫法做白粿或米粿,北方却见不到南方的年糕,也没有米粿这一说法。
最最关键,在南方,米粿并非逢年过节才会制作和食用,而是一种日常食品,毕竟南方人本就习惯吃大米。
“妈,你蒸一屉加红糖、花生和红枣的年糕呗?我听时柚香他爸说过,南方蒸年糕都加这些东西,吃的时候放油里一煎,可好吃了。”
上辈子,林飞扬爱吃白粿,不煎也不炸,加白菜或包菜、芹菜、胡萝卜丝和瘦肉,热锅翻炒几分钟,可比炒饭好吃几百倍。
那是咸口的,可当做三餐主食。
年糕确是甜口的,南方人更多是当做零食或配饭,毕竟甜口的吃多了会腻。
只是过年吃习惯了红糖年糕,林飞扬现在就想吃上一口。
“咋?你也不爱吃甜食啊……行,我这样蒸一屉。”
“谢谢妈。”
“傻孩子,和妈那么客气干什么?”
林飞扬傻乐着,更大力的揉面团,等杨允上锅开始蒸年糕,才把面盆放在锅旁等着发酵。
到晚上,林毅昭、李炜下班,林烨、林楚、林果放学,五人回到家,打开门,各种食物的香味扑面而来。
“好香啊!”
林果惊喜的大呼小叫,匆匆跑回房间,脱下书包和外套,又急不可耐跑出来,突然指着桌上一坨黑乎乎的玩意儿。
“妈,这是啥?黑乎乎的,真丑,也是吃的吗?还挺香。”
能不香吗?
这一块一尺直径、两寸多厚的年糕,加了足足快有一斤红糖、半斤花生、十几粒红枣,还撒了一层黑芝麻,用大火蒸熟,还热乎着呢,满屋都是花生和芝麻的香味。
“小姑娘家胡咧咧的也没个正形,好不好吃还不知道,你哥说是南方年糕的做法,加的料那是十足十。”
一下午,母子俩不仅蒸了年糕、馒头,还包了几百个水饺,就锁在室外灶台上柜子里冻着呢,零下十几二十摄氏度,空气还干燥,制冷效果比冰箱还好。
应林果要求,杨允又煮了稀饭,把红糖年糕切巴切巴,裹上鸡蛋液,下猪油煎熟,一家人晚饭美美的吃了一顿饱。
不得不说,在林飞扬带领下,一家七口饭桌上,是越来越像南方家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