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地点在明得楼,方时想绕个路,先把点心送导师办公室里去。
半道上,却被另一个穿西装打领带的男同学给截住了。
不光是西装革履,此人还搭配着一块方时在西单瞧见过的机械表。
瑞士产的。
瑞士产代表着档次。
嵌着钻石,全自动带日历,是柜台小姐声称拢共才进了四块的高档表。
配着他修剪的“郭富成头”,还真是风流倜傥。
“方时!有日子没见着你了!”
对方自来熟地揽过方时的肩,鼻子顺着香味往糕点盒里拱。
方时从记忆里搜索了一下,想起来这个人叫颜康。商学院。
文院的方时与他本无缘分,全靠颜康主动。
颜康在学生会有职务,同届的学生少说认识三成。
仔细一瞧,颜康的脖子上还有模有样地挂着一条员工证。
上面的图标和“推动科学之风”邀请函上的一致。
“我听你们院的人说,你不是去出版单位的什么杂志社实习了吗,怎么这会儿想起来回校?”
方时指了指颜康的工作证,“我是来参加这个的。怎么,你也是来了这个论坛?”
颜康把挂在身前的员工证亮出来。
“那可不,我实习单位特地给我弄来的,让我受受科学的熏陶,多学习,多迎合时代发展需要。哎,你不会也是吧?”
方时把祁书剑给自己的邀请函拿了出来。
颜康看了看方时的信函,又看了看自己的员工证。
“照这么看,你是与会人员,我是来服务你、受你熏陶的。这可真是……”
颜康想说老子变儿子,地位掉了个个儿。
可他又觉得不大好,没说出口。
颜康的祖父和父母都是人民大学高校教授,祖父更是老教育家了。
在学校校史馆里,有零零散散的人民大学初组建时教职工合影。
颜康的祖父就站在吴玉章老院长右手边。
任谁看,这都算是书香世家。
到了颜康这一代,毫不意外地也上了人民大学。
只不过其中有没有因血缘关系产生的关窍,就不好说了。
北风紧峭,颜康搓了搓冻红的手,对方时说:
“你来早了!论坛场地还布置着,最快也得一小时后吧。
“先别去明德楼,我先带你到我办公室坐坐。外头这么冷,在这儿有什么好聊的!”
方时不由得另眼看颜康,“你有自己的办公室?”
自己才只是在编辑部有一方书桌而已!
颜康内心洋洋得意,道:
“我实习单位单给我收拾了间屋子。
“地方不大,也就十来平,紧挨着我导师的位置。
“不过,招待你,还是绰绰有余的。”
方时听着有些奇怪,什么实习单位还跟着老师。想着,他便问了出来。
颜康笑道:“也是出版社,你还读过他们的不少书呢。”
颜康拉着方时走出了人大校门。
大概四五分钟,在路口拐了两个方向,方时被对方带到了人民大学校区外的一众研究机构当间。
见到单位大楼的那一刻,方时一下子就明白了颜康的意思。
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