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安说是他收拾的,换来的却是老妈的白眼球儿。
“你!?”
要真是楚安干的,那可能就严重了。
楚安在家比楼下的赵晓丹还懒,老话讲“油瓶倒了都不扶的”。
再看到一桌子的饭菜,张梅更接受不了了,不会真有点啥病了吧?
毕竟这一年多,楚安的状态她都看在眼里,都想领他去省城看看精神科了。
“儿子,你咋地了?”
张梅虽然满面憔悴,但还是紧走两步来到楚安面前,小心翼翼道:“咋想起收拾屋子,还做饭了呢?”
楚安是会做饭的,但仅限于他爷爷活着的时候哄老爷子开心。
却见楚安一边给老妈盛饭,一边笑着,“嘿嘿,屋子是赵晓丹收拾的,饭是她逼我做的。”
张梅一听,这个解释很合理。再好好看了看儿子,确定没啥不对,也就不深究了。
一餐饭下来,张梅居然吃出了滋味,“怎么手艺还见长了呢?”
楚安心说,“前世您可不是这么说的,天天念叨我手艺没得您真传。”
一个劲地给老妈夹菜,转移话题,“今天去哪儿要账了?”
张梅,“大青沟,老姚家。”
大青沟是下面的一个村,在镇子旁的大青山背面,有十几公里远,还不通车。
事实上,现在欠砂石场钱的除了镇里的烂尾项目“开发区”之外,都是这种情况。
下面的村屯,以及乡镇的散户自家盖房子,钱不凑手就到砂石场来赊账。楚俊国为人也爽快,只要是熟人打招呼都给赊。
就是赚个名声,砂石场主要还是靠县里、镇里的大工程来钱。
可是现在,这些“小钱”却成了张梅的指望。
难得儿子能和她说几句贴心话,也许就是心里堵的慌,“你爸还有一年多就出来了,得给他准备点本钱。”
“你又没考上重点高中,妈不得给你留着备用钱?”
揉着眉心,“咱家不比从前了,这三十几万要是能都要回来,咱就能缓过来。给我俩几年,不一定比之前差。”
俗话说由奢入简难,张梅憋着一口气,不甘心家就这么败了。
楚安静静地听着,其实他心里清楚的很,继续在这上面耗着,没意义。
不过,楚安什么都没说。
因为说也没用,多少人劝过老妈,让她往前看,可人劝人劝不住,事劝人一次就够。
而且,对于老妈的事,楚安也有了一个大概的策略。下午出去,就是为了这个事。
只道:“也对,得给我准备点老婆本儿。”
把张梅逗笑了,“臭小子,拿啥给你娶媳妇?”
下意识扫了眼整洁的家,张了张嘴却没开口。
换了以前,她会拿赵晓丹和楚安开个玩笑。可是现在,家里这个情况,就不能随便说了。
吃完饭,楚安主动收拾桌子刷碗,这让张梅心里稍稍有点宽慰,儿子懂事了。
这可能是这一年多以来,唯一值得高兴的事。
任由楚安在厨房忙活,张梅收拾心情,抱着个笔记本,拿起电话,双开始打电话,当然还是要钱的事。
第二天,张梅又早早的出门,说是去更远的一个村子要账。
楚安还是没劝,只是嘱咐老妈早点回来,他做好饭等她。
快十点的时候,楚安收拾了一下东西,也出门了。
到了三楼,门还是开着的。
北方夏天虽然不算闷热,可是开门通风依旧是必要的降暑手段。
赵晓丹长发披散有些凌乱,一副没睡醒的架势在小客厅里走来走去。
见了楚安,眯眼又去关门。
昨晚她越想越不对,越想越气,这不还是欺负她吗?不行,必须断交!
楚安一看,还来?
蹦出一句,“带你玩去?”
赵晓丹一顿,随之恶狠狠的,“不去!”
楚安,“别那么小气嘛,昨天是真有事儿。”
“切!”赵晓丹撇嘴不屑,“你能有什么破事儿?”
楚安,“不信?不信你跟我走。”
搜索记忆,丹姐好像特别爱吃西瓜,于是补了一句,“给你买西瓜。”
本来没后面那句,丹姐也就坡下驴了,一听还有西瓜吃,强压着情绪,轻飘飘来一句,“那行吧。”
说完,哐的一声把门关上,里面登时传出慌乱的拖鞋踏地声。
一分钟不到,门就又开了。
丹姐依旧是那双塑料拖鞋,只是换了一套公牛的篮球衣,里面穿着半袖,长发更是胡乱地扎成马尾。
让楚安不得不感叹,妈的!老子在娱乐圈带过那么多艺人,也没几个有丹姐这底子,这样就敢出门,关键是一点不输阵。
“走!”赵晓丹惜字如金,大踏步的下楼。
楚安在后面跟着,一副“小安子”小心服侍的姿态。
丹姐嘛,很好拿捏的,只要面子给足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