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忧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你师父真这么说?”
牛师友假装思考了一下,才确定的道:“真的,具体间隔是一天还是两天我忘了,反正不长。”
得到确切回答,长孙无忧立即找到了李世民,将此事告知。
李世民思索片刻摇头道:“天象难测,这个险我们不能冒,也没必要冒。”
长孙无忧也冷静下来,知道现在他们已经掌握大局,确实没必要冒这个险。
“是我太心急了。”
李世民牵住她的手安抚道:“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放心……”
话还没说完,内侍来报比部郎中长孙无忌求见。
长孙无忌名义上依然是比部郎中,但已经事实上接管了吏部。
最近他正忙着甄别官吏,为下一步的职务大调整做准备,可以说工作量大任务重。
这时候还抽空找过来,肯定是有大事。所以李世民不敢耽搁,立即让他进来。
简单见礼之后长孙无忌拿出一封密信:“大王,您让我调查的武德七年之事有结果了。”
李世民接过密信打开,看到上面的内容勃然大怒,抬手将身前案几掀翻:
“封德彝,老贼安敢如此欺我。”
长孙无忧哪还不知道是谁进了谗言,这让她很是难以置信。
封德彝竟然背地里投靠了李建成,而且这么多年他们都没能发现。
关键是,他一手阻止了李世民成为太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之后发生的种种,他才是罪魁祸首。
难怪李世民如此生气。
再想到自己身边隐藏着这样一个人,她更是吓出了一身冷汗。
还好后续收买东宫的人,各种针对太子的计划,都没有让他参与。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李世民的愤怒,其实有一多半也是源于此。
“来人,将封德彝下狱,我要亲自审问他。”
长孙无忌却阻止道:“大王,我以为还是将他交给陛下处置更为妥当。”
李世民略一思索就明白了他的想法,不禁赞道:“好,好办法。”
“我马上就将密信送到陛下手里……嗯,再找几位老臣一起过去劝说。”
李渊一直在用自己的方法对抗李世民,比如始终占着两仪殿不肯让出。
大兴宫有三重大殿:
一为大兴殿,初一十五大朝会、接待各国使节、重大节日活动等等才会使用。
二为两仪殿,每天的小朝会,皇帝日常办公等,都在这里进行。
三为甘露殿,是皇帝读书玩乐的私人场所。
李渊现在还是皇帝,住在甘露殿是很正常的。可他占着两仪殿不让,就是给李世民难看。
到现在,李世民召开小朝会处理政务,都只能在大兴殿进行。
有多丢人可想而知。
在原本的历史上,李渊一直不肯让出宫殿。
李世民只能把秦王府改造了一番,更名为弘义宫,作为自己的办公场所。
一直到贞观四年击败东突厥,两父子在庆功宴上达成和解,李渊才让出大兴宫。
现在长孙无忌提议让李渊处置封德彝,就是尝试着在这件事情上做文章。
人在绝望的时候,总是习惯给自己找借口。
封德彝就是给李渊的借口,是这个奸臣劝说阻挠,才会有了后续的种种不幸。
一切都是他引起的。
然后再找几个老臣在一旁劝说,比如陈叔达、萧瑀、宇文士及等人。
若能说服李渊让出两仪殿,那简直太完美了。
不管能不能成,试一下总是没错的。
事情商量好,长孙无忌却没有告退,而是面露犹豫之色,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
李世民不禁好奇的问道:“辅机有何话不妨直说。”
长孙无忌这才说道:“我在想,牛师友是否早就知道了此事的真相。”
李世民这才想起,此事是牛师友提醒他才会派人去调查的。
封德彝差点害死他们父子,双方可以说是不同戴天之仇。
这种行为,很难不让人产生联想。
照理说互相算计借刀杀人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李世民依然不愿意相信他会这么做。
长孙无忧也同样如此,她接话道:“此事我会找他求证,若他早就知道真相……我今日就将他送出王府。”
李世民对她自然是无条件信任,颔首道:“好,就交给你了。”
“对了,刚才牛师友说太白异象还会出现……辅机你可有什么想法?”
长孙无忌惊喜的道:“太好了,若此事为真就可省去许多麻烦,我也更有把握说动陛下让出两仪殿。”
李世民精神一振,问道:“辅机有何良策?”
长孙无忌说道:“我们只需派人将太史令的谶语传扬开来,同时再散布一个消息,为了回应苍天,应当立即册封您为太子。”
“我们绝口不提太白星会二次出现之事,如此即便异象没有出现,也无损于大王的声名。”
“若异象二次出现,莪就再次散布消息,说这是苍天的再一次警示。只有册封您为太子,异象才会消失不再出现。”
“如果异象全部应验,我们无需做任何解释,天下人都会认为您乃天命所归。”
“再以此游说陛下,当更有把握说动他让出两仪殿。”
李世民击掌赞道:“辅机良策矣,就照此去做吧。”
眼见又有了良策,三人都非常开心,就闲聊了几句。
难免谈起万人往,此时三人对他更多了几分忌惮。
毕竟在古代星文天象可是直接和天意挂钩的,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学习。
万人往这种能预测天象的人,非常的为人所忌惮。
更何况他还掌握着深厚的学识,有无数奇奇怪怪的学识等等。
对牛师友,三人的态度有些许的差别。
李世民认为可用,长孙无忧认为这孩子是可以信任的,长孙无忌则认为要用其才防其人。
不过三人并没有因此产生争执,牛师友年龄还小,至少还需要十年才能出仕。
有这个时间,足够他们了解清楚他的为人了。
是用还是不用,到时候自然就知道了,现在实在没必要争执。
之后长孙无忧先一步返回秦王府,找到牛师友开门见山的问道:
“你是不是早就猜到此事是封德彝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