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俩对殷华审查他们,更是十分气愤,特别气愤的是她那一套审查谬论:“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的”(天天接触钱,哪有不想贪的)。“先定罪名,把人关起来,再找罪证,这是大造革命声势的行为,是不放过一个坏人的措施”。“查出了问题,清除了阶级敌人,保卫了红色江山,大功一件;没有查出问题,也算弄清了他的问题。因此,对错都有理,放手大胆干”。 人们常说三十而立,两人都快三十岁了,一点专长都没有,一点成就都没有。已深深感到,再不抓紧时光,学点本事,做点实事,回首往事,就会因虚度年华而终身悔恨,因碌碌无为而无脸见人。 他俩不谋而合地认为,今后是绝对不能再做财务工作了。要另找出路,集中精力去学习自己喜爱的知识,去做自己愿意去做的工作,才有可能学点本事,做出点成绩来。 王喜欢中医,决定到中药房当个秤药的工人,过去的中医医生,不都是从秤药起步的嘛,哪有现在的中医大学啊!再说大学停课闹革命,也没有毕业学生了,当前中医科是只有退休的、病故的,没有分来的,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秤药工可以从医生开的药方,去熟悉不同疾病的治疗办法,也有较多机会阅读中医书刊,接近中医师,掌握问闻望切技能。 中医是不受年龄(六十退休)、条件(医疗器械、设备)等限制的,活到七十、八十岁,只要头脑清楚,有张桌子,有两个板凳,都能行医。以后老了回到家乡,也可为家乡人服务。 徐喜欢读医学书刊,他牢记林凤英的话,医生要通过书刊,不断更新和扩展知识,才能更好的诊治病人,仅靠吃老本,是绝对要落后于时代发展的。 他想把已关闭近六年的图书馆,重新开放起来,让图书馆像建院初期,灯光明亮,座无虚席。他还想学好英语,从事医学文献的翻译,让不懂英语的人,也能知道国外先进的医学技能。这些都是他曾经向林风英讲过的,自已的理想,说出去的话,一定要兑现,绝不能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