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其实内容还挺丰富。
除了老生常谈的春种准备工作,以及顾亭亮之前所提的熬药汤防治风寒,另外还有一件引人注意的事情。
那就是,已经明确下来,下个月,这一片就能通上电了。
队长的话音一落,大家伙全都忍不住了,全都在议论纷纷。
大家都很高兴。
可不是嘛,都盼了多久了,年前就在说要通电要通电,可这电线杆子早就树起来了,电线却一直没有拉过来。
这不,公社领导发话了,一定要在夏播之前,整个公社全部都通上电。
倒不是说全都是为了百姓们的照明,主要还是为了农业生产。
至于老百姓家里通不通电,并不强求的。
因为如果家里想要通上电,那就得花钱。
不说以后的电费,只材料费。
公家只会把电送到户外,屋内的电线,电灯,还有开关,这些可全都得由屋主自家掏钱的。
钱难挣,也就是点个灯的事情,蜡烛,还有煤油灯不也一样点?几十年都这么过来了。
说真的,愿意在这上面花钱的人,估计不会太多。
不过,农业生产能用上电的地方就多了。
首先一条,就是灌溉问题。
像普通作物还好,对水的用量要求并不大,而这边气候湿润,雨水量充足,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可水稻就不同了。
水稻短短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对水量的要求都是相当高的。
之前都是用水车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陈明铁记得,在他小时候,水车都是人力推动的。
一辆水车,至少要四个人一起踩才能踩得动,而且要一直不停歇的踩,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了。
不过后来有条件了,生产队上多养了几头牛。
于是就重新建了一座新型的,可以牛拉的大型水车。
这个水车很大,上面还盖有屋顶,跟座房子似的,不过比一般的房屋可高多了。
这个屋子,本地人称之为“车房”。
很高很特别,远远就能看到,差不多都能成为地标了。
有了牛,人就省力多了,日常只需要一个在那边守着,及时关注牛的状况,让其不要偷懒,另外在牛快要脱力的时候,要及时停下,换其它的牛来顶上。
所以,车房一直沿用至今,每年夏季灌溉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如今马上要通电了,也就意味着,用了多年的车房即将成为历史。
“队长,你说这电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啊,还能像水车一样从河里抽水?我怎么觉得有点像在说故事呢!”
管仓库的赵海泉是一脸的不相信。
再看别人,同样的,也都是满脸疑问。
队长朱来寿:……
他哪里知道啊,大哥不说二哥,大家全都在一个起跑线上。
这叫“电”的东西,到底是个什么玩意,他也是不懂的。
之前传达的那些,他全是从大队领导那边学来的。
陈明铁当然知道电是怎么回事,而且他还知道这电可是个好东西。
不过,他不准备表露出来,而是装模做样的,学着别人疑惑的样子,跟顾亭亮大眼瞪小小姐。
不过,内心里,他正在暗自高兴呢。
之前他的想法错了,之前他总想着刚通电时,电压不稳,还总停电,其实这有电跟没电也没什么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