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的效果很好,最起码之后病倒的人数没有再增加多少。
而之前病倒的人们,没过两天,也都好了七七八八。
作为本大队唯一的大夫,顾亭亮也是大大地松了口气。
只是那雨,却好像生了根一般,一直赖着不走。
就总是那么淅沥沥的,不大,却很烦人。
没办法,农时不等人。
社员们不得不冒着雨在地里劳作着。
还好天气已渐渐回暖,也就没再出现之前那种许多人一起生病的事件。
就这样,绵绵细雨一直下到了清明。
清明是需要给祖先们上坟的。
上坟,也就是扫墓。
只可提前,不可推后。
这几日,空气中都弥漫着纸烧焦了的味道。
活人节约一点没关系,给祖先们的纸钱是万万不能少的。
更何况,还有个清明烧纸,以一抵两的说法。
所以,怎么着要烧个够本,让祖先们在下面日子过得宽裕一点。
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用,但好歹心理上是个安慰,毕竟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嘛!
陈家自然也不会例外。
反而因为陈有实的虔诚,他们就抽了个中午吃饭的时间,给祖先们上过坟了。
陈明铁这一房,是他高祖这一脉的嫡支。
至于旁支,有些住在左近,但有些,早就搬出去了,甚至还有些已经搬回了市里。
陈家是嫡支,包括高祖之内的嫡系祖先们都葬在这里。
不过并不在现在的房子附近,而是在原先老房子的后面。
老房子的原址,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片柿子园,这是生产队上唯一的一片果林。
因为里面柿子树的品种太好了,后来平整土地的时候,就把这个果林保留了下来。
说是果林,其实面积并不大,也就只有二三十棵柿子树。
品种好像是一种叫做灯笼柿的柿子,结出的果子又大又红,形似灯笼,成熟后汁液充足,特别的甜。
每年每户人家都能分上几只,其余的则全都卖给食品站了,这个柿子的卖价可不低,都是直接装运到隔壁的沪市去的。
这话扯得有点远了。
陈家的坟地在一条排水沟边上,这条排水沟就是他们六队跟北面十队的分界线。
现在还没有实行火葬,人都讲究个入土为安,排水沟这一溜,全是各家各户的祖坟。
不过像陈家这般规模的,还真是不太多。
因为有好些人家都是后来从别处迁来的,多的只有两三代,少的只有一两代。
说实话,脑子小一点的人,一般还真不敢往这片来。
这也是当初柿子园一直能保留下来的原因之一。
因为没有几个人有胆子跑到这边来偷柿子,怕被抓到是一方面,这边独特的地理位置则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
清明这天,陈明铁又来了祖坟这边。
当然不是因为他孝顺,再来扫一次墓。
他身边还跟着一个人。
是个男人,三十多岁,戴眼镜,斯斯文文的。
他说他叫陈明前,来扫墓的。
不过因为是第一次来,只知道个大概地址,一路问着人才找到了六队。
可六队地方也不小,他只能再次找人打听,恰巧就问到了放工回家的陈明铁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