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争论一开始就没完没了,刘羿反而成了旁观者,静静地听。刘羿见大家争来争去,都是从理论到理论,从这部书到那部书,感觉很失望。心想,无论正方反方,为什么没有一个人从身边的实际情况来说明问题呢?比如徐纹要振兴,难道不需要文武全才吗?如果大家都坐而论道,背背经书,徐纹会有今天?
学堂学官见天快黑了,又招呼大家吃饭,可大家争出了火气,不少人拂袖而去,到食堂的基本上都是支持刘羿观点的人。刘羿仔细看了看这些先生和学生,心想,这些人以后才是依靠的对象,只是他们目前也仅仅停留在反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已,要真正达到“知行合一”,还早着呢。难怪“知行合一”要到一千年后王阳明才能提出来,而且要经历艰难的“龙场悟道”才能悟出来。
吃完晚饭,大家又要刘羿写诗。刘羿说:“诗言志,我不按格律,写几句心中所想吧。”
于是来到书桌旁,一字一字缓慢写来:
拨云见月,看我文武双全
今朝酒醉,梦里挑灯看剑
树影分阴阳,善恶有两面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是非功过,天地可鉴
写到这里,想到皇上虽然昏庸,但对自己还算不错,徐纹百姓对自己也很好。于是接着写:
常思君恩难报,民情难还
呕心沥血一生苦,皆因自命不凡
泼墨深似海,往事如烟
看长空风云淡
千里驰骋,一马平川
一位老先生拿起诗来,大声吟诵:“拨云见月,看我文武双全。今朝酒醉,梦里挑灯看剑。树影分阴阳,善恶有两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是非功过,天地可鉴。常思君恩难报,民情难还。呕心沥血一生苦,皆因自命不凡。泼墨深似海,往事如烟。看长空风云淡,千里驰骋,一马平川。好诗啊,好诗。尤其看长空风云淡,千里驰骋,一马平川。恢弘大气,气势磅礴,让老夫也热血沸腾。老夫愿意为官做吏,跟随大人左右。”
刘羿大喜:“先生贵姓?”
“老夫陈宏,陈益之。”
“好,现在,徐纹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教化要跟上,命你为教谕,兴办乡学,造福子孙。”
“下官遵命。”
刘羿哈哈大笑:“本官替孩子们感谢益之教谕了。经费找县衙要,一个乡镇一所学堂。”
“太守大人普施教化,恩泽世人,吾等愿为大人效力。”许多人给刘羿施礼。在他们看来,修路建房,垦田经商,都是末节,让孩子从小读四书五经,这才是千秋大业,所以大家对刘羿的称赞发自内心。
张仲景却反复吟诵“呕心沥血一生苦,皆因自命不凡”这一句。心想,我到处奔波,劳心劳力,难道也是因为自命不凡?随即摇摇头,既然这样选择了,就认命好了。
张仲景说:“为师想在徐纹到处走走,体察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