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包国维这张脸还是很管用的,依照他的身份,家财,上三楼自然没什么问题。
内里装修豪华,天花板挂水晶琉璃灯,淡黄的柔和光芒,餐桌乃是玻璃转盘桌,下铺红色地毯。
一桌丰盛菜,满座无言,待到包国维动筷,才有人开口吃饭。
……
一眨眼就到了二八年,包国维也已长到十六岁。
如今已渐渐有人关注到旱灾,报纸上报道关于北方大旱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虽说是北方大旱,南方的粮食收成没有收到多大影响,但是在各大粮商的有意控制下,即便是在南方,粮食的价格也越来越贵。
按理来说,在这般时节,南方的粮商应该带着粮食北上,大赚一笔。
但因为一些原因,南北的交通线一直被封控住,对于粮食的管控达到了一种极为严格的地步,想要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难如登天。
包国维确实穿越而来,但这种天灾,仅仅靠着他一个人,完全无法改变。
曾经历史上的饥荒饿死几千万人,可现如今依旧要饿死几千万人。
有时候包国维会想,为什么自己穿越时不能带一个系统:完成任务就能加属性,苟上三年,肉身成圣,硬抗子弹大炮,到时候直接拳打南山敬老院,脚踢北海幼儿园,路遇不平事……
然而这只存在于幻想之中,自穿越以来,他偷偷喊了不知道多少次系统,系统却始终不出来。
后来北伐结束,民国已完成形式上的统一,进入了相对和平的时期。
此后,依靠对鹰国经济危机的预测,包国维联合许多人,起先利用股票赚了一笔巨款,价值数十万大洋,待到往后结束时,再次出手入市,赚得相当于当时百万大洋购买力的金钱。
包国维在这两次股市操纵中,获益数万大洋,被人誉为“超级操盘手”。
未来的时间,在历史上,被称为十年黄金时间。
只不过在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东三省开始沦陷。
包国维在此前,因先后发明侯氏制碱法、大蒜素,功勋卓着,被招入西南大学进修,连带着老包也一同搬去了西南。
在西南大学进修期间,包国维依靠着猪脑过载,成绩碾压众人,声望不减。
在一九三一年前夕,他发表一篇论文,提前预测东洋将会图谋东三省。
这篇论文,引起了较大关注,对于这事儿的结果,说实话,包国维也不清楚,毕竟蝴蝶效应实在太大。
然而战争是各种因素之下的累计结果,当东洋内部的矛盾达到一个极其尖锐的地步时,对外发动战争便成为了必然的事情。
他们在权衡之下,最终依旧选择了对东三省发动进攻。
在和历史相同的“不抵抗”政策下,东三省很轻易地便沦陷,民声自此哀怨沸腾。
但在此番论文成功预测后,包国维声望大涨,
在此后他动用积累的关系、人脉、名声,又发表了一篇关于未来战争分析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
最终在多方协作下,成功在中、西部投资建立了多个兵工厂。
后来抗战爆发,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发挥了不小的效用。
老包和包国维暂居西南,以避战乱,期间耗费家财无算,做出贡献颇多,为后人所铭记。
待战乱安定,一家重返故土,因其功勋卓着,民众夹道而迎之。
记:包正享年八十二岁,包国维享年七十九岁,俱皆寿终正寝。
……
“让我们打开历史书,翻开一百二十八页,这是一个考点。”
讲台上,一名老师对着台下的学生们讲着话。
同学们翻开了彩色的课本,打开到老师所讲的那一页,这一篇是介绍民族英雄的。
“我们先讲一讲这个包国维,这个人的人生其实还是比较传奇的,我给大家讲一下他的事迹,同学们就当听个趣味小故事吧,给大家放松一下。”
听到老师的话,台下的初中生们顿时扬起了嘴角——上课有什么好的?还是听小故事好。
“包国维,他这个人出身贫寒,家中的父亲一开始是给人做佣人的。”
“但是他从小时候,或者说是中学的时候,就展露出了自己的天赋。
他当时第一次上学,就进了当时的西式学堂,一考试,就考出了很好地成绩,但具体好到什么地步呢?”
听到这儿,同学们的好奇心都被勾引出来,期待着老师接下来会讲什么。
“满分六百分的成绩,他考了五百八十九分,拉开全校第二名四十分。”
这还不算,后来,他去了天津,仅仅用了三天,就成功研制出了包氏制碱法,那一年,他仅仅十五岁。”
“不光是包氏制碱法,大蒜素可也是他发明的,只不过这事儿,后来人们才知道。”
“想必在语文课上,大家应该也都学习到过包国维的文章吧,他笔下所记录的《我见黑鱼犹似人》、《陈金华》、《车夫》、《冻死的人》,都被收录进……”
“在他写的苏州见闻录中,详细的描写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除此之外,他还懂股票、并且是一个极富有前瞻性的战争分析师,曾多次较为精确的预言过战争的爆发节点、时间。”
台下的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这世上竟然还有这么厉害的人!
“包国维,在抗战期间,几乎耗尽家财,支援抗战,结以他的功绩,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毫无疑问——一个才华横溢的民族英雄。”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