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这个导演要谢罪 > 第81章 舌战群儒 提纲挈领

第81章 舌战群儒 提纲挈领

第81章 舌战群儒 提纲挈领

陈一鸣结束了发言,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显然众人都没想到,小陈导居然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连跟他比较熟悉的马二爷和孙副主任,都没有掩饰脸上的惊讶表情。

二大爷心说,你小子咋这么实诚呐!

我是让你在明天的研讨会上随便应付一下,没让你在今天的内审会上掏心掏肺啊!

还是说伱觉得老孙是孙猴子,啥事都能帮你兜瓷实喽?

最后还是提问的余教授打破了尴尬的沉默,他笑着对陈一鸣说道。

“你这位小同志还给我留了面子,当我听不出来吗?你明明就是借今讽古嘛!

思想觉悟总是有高有低的,所以我们才要弘扬高的,批评低的,这样个人、集体乃至社会才能持续向前。

而这正是主旋律电影的价值所在,不是吗?”

陈一鸣咧嘴一笑,还颇为做作地摸了摸头。

“余教授您说的对,所以随着故事线的推进,主角也在战友的影响下经历着蜕变与成长,毕竟电影的时间跨度只有2个多小时,剧本里的进步速度已经是飞速了。”

老余啼笑皆非地虚空点了他一下,“你个小滑头,行啦,算你过关。

“然后我想问,一秒生一秒死的战场,是解释原因动机的场合吗?”

不管哪一种观感,都能引发对那段历史的讨论,《1951》也就达到了目的。

就陈一鸣对本时空历史的粗略了解,《开国大典》基本没有什么出格的“魔改”,唯一的突破,就是委员长父子多了些英雄气。

至于信仰动摇的观众,会质疑电影在刻意美化。

归根结底,剧本没有回答我军为什么会胜利这个关键问题,你是真不知道,还是装不知道?

这是一个渐进的认知过程,当年参战的数十万战士,有的意识到了,有的没完全意识到,有的还没意识到已经牺牲,有的回国之后才意识到。

“怎么可能,铂爵的电影这待遇我信,可《1951》是魔影的片子啊。”

而引导观众自己推理和思考,想必也比演员直接演出来,更能让观众收获体验感。

通过实际行动体现战友情,应该比直接说台词更能打动人。

他不声不响地跟着马董坐在靠外一圈的椅子上,静静等待会议开始。

余与飞的肯定让会议室里的气氛缓和了不少,马、孙两位大佬稍稍松了口气。

……

他的发言很简洁,三言两语叙述了《开国大典》项目的由来,关键是列举了好几个关注该项目的正协大佬名号。

陈一鸣头一次亲眼看到大名鼎鼎的帝圈韩三,薄薄的寸头,上宽下窄的脸型,干瘦的身材。

看着坐在身边发呆的陈一鸣,二大爷轻笑着摇了摇头,还是太年轻太嫩啊!

“收收你那矫情劲儿,剧本的内核与骨架都没有动,这些改动绝对算不上大。

王树斌想了一下,迟疑地开口答道,“没有。”

至于中间的皿主派人士,全是背景板,是给观众数星星用的。

主角才17岁,他完成了任务、活了下来并收获了成长,虽然电影没有接着往下拍,但我相信观众能够在想象中延续主角的未来。”

他问陈一鸣究竟是怎么看待我军战士的,么得感情的职业士兵,还是挣扎于战火的流离者?

主角遇到的战友为了掩护他,牺牲得毫不犹豫,但剧本里并没有给出任何动机,做出任何铺垫。

他对剧本的评价是“过于克制”,甚至是“克制到显得刻意”。

次一级的观众,会感慨于我军战士的英勇无畏。

其实故事里的主角,到影片结束的时候,思想认识也不过走到第二阶段。

《建国大业》范围更广,从谈判、交战再到开国,时间跨度涵盖整场战争。

内审会一直开到晚上8点,陈一鸣拿出浑身解数舌战群儒,努力保住几个主要人物的人设没有被大删大改,不过部分台词、细节的修改终究在所难免。

他的创作逻辑其实跟陈一鸣一样,把主旋律电影的固有形象从三楼拉到二楼,稍许接接地气。

“人物的关键选择当然要有动机有铺垫,但不一定通过台词直接说。

最后我想说,访问过天马山战役的李玉成老英雄之后,我开始真正理解我军战士的选择。

冷眼一瞅,两道横肉自带三分匪气,确实有些“座山雕”的既视感。

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分歧,则是电影的结尾。

争论到最后,依旧是以陈一鸣的妥协而告终,他答应在原结尾的基础上再拍一段,稍许提振一下影片整体的“蓝色”基调。

研讨会开到下午4点,终于轮到《1951》出场。

辩到后面两边都有了些火气,韩三不在剧本里的话也被寻章摘句地批驳。

进入研讨会所在的会议室之后,连零星的花草都看不到了,围坐在长条桌四周的不是大叔就是大爷,显得他这个小年轻分外地扎眼睛。

出乎陈一鸣意料的是,他战战兢兢地用最简洁的话描述完电影剧情过后,就被无视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综影视:从在甄嬛传当皇子开始双穿黑神话:两个世界当大圣!刚穿越MC,我的系统就跑路了!诡异:光明酒店明日方舟:两只小猫魔王殿下嫁给我吧四合院:罢免是你,我去对家你哭记忆曝光:我被直播审判,全华夏泪崩了拥有账号的我,穿越到了赛尔号!横行无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