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方水乡名唤“菰城”。据说是因菰草丛生而得名。 在菰城住下的第一天傍晚时分,清承就拉着雅楠要去坐一下那个乌篷船。但是到了船上的时候清默也跟来了。 清承不悦:“你来做什么!” 清默不和他计较,一个人在船头坐了下来,也不说什么话,也不理睬他们。 清承看着河两岸甚是欢喜。天色暗下来,水上的人家挂起了红色的一长串的红灯笼。 “船家,这里是有什么喜事吗?怎么都挂了红灯笼。”清承一直滔滔不绝的说这说那。 “不是。” “那是为了什么?”清承刨根问题不放弃的追问。 船撑过一个三孔的石桥桥洞,船夫不再说话,还对着嘴巴一刻不停的清承做了禁声的动作。 清承疑问,以为是自己话多船夫嫌烦了,还想开口,雅楠拉了他的衣角。 船穿过石桥之后,船夫倒是又开口说话了:“这是哑巴桥,过这桥下,不能说话。” “为什么呀?”清承歪着脑袋疑问,“要是说了话会怎么样?” “这个......说了话其实......也没有关系。只是这里一直流传着关于这座桥的一个故事......” “什么故事呀?”清承没等船夫把话说完就急着问他,他显然还是极度兴奋。 船夫看了他一眼,娓娓道来:“传说很久以前,这座桥原本还没有,这里只有一个渡口。渡口风高浪急,而行人过往必须在这里摆渡。河东有位财主,趁着寺庙刚修好,大批香客要从这个渡口过河,于是他便买了一条船,请个哑巴撑船摆渡赚银子。哑巴是个善良的人,一直有个心愿,想在渡口架座木桥,方便行人。很多年以后啊,这个哑巴终于攒够了钱,他在渡口架了一座木桥。从此行人来往方便了很多,但摆渡的人却少了。这件事惹怒了财主,他派人去拆桥,哑巴呢,拼死阻拦,不幸被财主的手下打死投入河中。两岸的百姓知道了这件事后都很生气,一齐将财主告上了官府,官府原本被财主收买,但实在敌不过这么多百姓一起闹事,于是财主就受到了处罚。而百姓们,凑了银两,打算修一座更好的桥。最后啊,官府到还算有良心,由他们出面,带着一方百姓在原本的木桥上造了一座石桥,就是这座哑巴桥。为了纪念哑巴永远不忘记他啊,大家约定,在桥下经过时不要说话。这个习惯至今一直保留着。所以刚刚过桥时,我也让你们不要说话。” 清承一手握住下巴:“原来是这样啊。” 雅楠忽然开口道:“这么说来,在原本的木桥上再造桥,这就是人们说的\'桥里桥\'吗?” “唉?这位姑娘知道的还挺多呢!”船夫笑道。 “你可知,庙里庙和塔里塔分别是在哪儿吗?” 船夫回答:“这庙里庙嘛,它实际上只是形似套庙,只因庙中又建了一个劳公祠,所以被人说成是庙里庙,这庙既是菰城的城隍庙。这塔里塔倒是真的塔里面有一座塔。传说古时有名僧人,名唤云皎,游历到一个地方,偶得佛祖舍利七粒,及阿育王饲虎面像,归来后见了一座石塔藏之。后来因为有神光见于绝顶,因此在石塔外面又建木塔护之。因此,这塔,是名副其实的塔里塔。” “我说船夫大爷,这些典故,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啊?”清承虽听的津津有味但也不忘出声问道,一般人也许知道大概的来历。但不会像这船夫一样说的这么完整。 船夫脸色微尴尬,随即豁然笑道:“这来来往往问的人多了,我当然也是刻意去了解了一番,不然怎么讲给像你们这样的人听。” 清承觉得有道理,一手握着下巴频频点头。 雅楠道:“能否麻烦你将船撑回去,到哑巴桥那里?” 船夫不悦:“这一开始就说在那停不就得了,撑来撑去多累人啊!” 忽然船夫面前出现一锭银子,清承晃到他面前:“够不够?不够再加一锭。” 于是两锭银子成交,他们站在船上,回到了哑巴桥的桥洞下。 他们尊重哑巴的传说,谁也没有说话。说到哑巴的时候,雅楠想到一个人,因为她认识的人中,有一个哑姑娘。 雅楠观察着桥洞。这桥洞,从石缝间长出一些树枝来。别的,倒也没什么特别之处。 出了桥洞他们终于开口说话。 “真奇怪,难道原本木桥的木头活了吗,又长成树了?”清承开口。 雅楠若有所思:“好像是有两种类型的树枝啊。” “石榴和枸杞。”一直没讲过话的清默忽然出声道。 “唉?这位公子真聪明。这座桥里原本就用石榴枸杞等四种果物填满了石头的缝隙。时间久了,发芽从缝隙里长出来也不足为奇啊。”船夫笑吟吟的补充着。 清承埋怨道:“船夫大爷,这么重要的信息,你刚怎么不说啊!” 船夫脸色不太好看但没说什么话。 “石榴和枸杞是什么意思呢?”雅楠自言自语,“这其中有什么线索吗?” 清承拽了雅楠一下一角,示意她不要再说下去了,余光还看了一眼船夫,告诉她不要多透露信息让这船夫听了去。 雅楠这才意识到自己差点说漏了嘴。 夜幕降临,三人回到客栈。发现兄妹二人正在等他们,一见到他们进来便围了上来。 两个人抱着拳低着头站在清承他们三个人面前。 “你们这是干什么呀?”清承向后跳一步吃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