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大臣听了李夔龙的话,都噗嗤地笑出了声。
整个殿内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当风宪官的眼光扫过来时,百官赶紧把嘴巴闭上,但肩膀仍在剧烈地抖动。
看着越战越勇的李夔龙和蔫了的东林党人,崇祯开口道。
“今日要论证的是皇家时报要不要继续办下去,不是问你们报馆主事的出身,也不问反对者的私德。
朕之前说过,朝议非就事论事者。
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罚俸,诸卿须牢记。”
“臣知罪。”李夔龙非常干脆地请罪。
东林党人犹豫了一下,也只好拱手请罪。
“时报一事,黎民百姓喜闻乐见。
尔等不喜欢,尔等算老几?
朕办时报的初心不改,无论如何都将继续办下去。
不过,诸卿所言并无道理。
国事与闺房之事并列,的确不适合,朕回头令人改版。”
在还没取得舆论的控制权前,崇祯打算退一步。
“陛下.....”
钱谦益仍然出列。
“朕说了,后金秘史版块会有所调整,钱侍郎无须多言。
此次朝议到此为止吧。”
回到乾清宫后,崇祯气呼呼地抄起茶壶灌了一口。
给脸不要脸的东西,竟然全部反对皇家时报。
一点实事都不干,看来要为东林党的官员们谋个好地方才行。
如今西北地区连年干旱,百姓流离失所,境内的农民大多揭竿起义。
如此混乱地区,正好适合磨炼袖手空谈的东林党官员
“皇爷息怒,奴婢给皇爷添乱了。
“此事与你无关,你只需办好事就行,其他无须多理。”
崇祯摆了摆手,让卢九德起身。
“如今两京的报馆已成立,其他各省也要赶快铺开。
朕希望元旦前,大明十三省都开设有报馆。”
“明白,奴婢马上去办。”
报馆一事交给卢九德后,崇祯把目光转向五军都督府和京营。
枪杆子里出政权,后世的观念早已深深烙脑海里。
自己魂穿大明多月,竟然忘了军权,实在不该。
批判的武器永远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崇祯打算把手伸到军方。
“王大伴,叫上几个人,今日巡视都督府。”
王承恩虽然惊讶皇帝的天马行空,但也只好带上几个太监跟上。
五军都督府坐落在大明门和承天门之间御道的西侧,与锦衣卫相邻。
洪武十三年,老朱为防止军权过于集中,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分别管理京师及各地卫所。
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都听命于皇帝,五军都督府拥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
兵部拥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节制互不统属。
但明后期,五军都督府失去参政、议政的权力,沦落为兵部的下属机构。
一行人走到前军都督府前,一名小旗正拿着马鞭劈头盖脸地猛抽一位壮汉,周围还围着十几人。
崇祯带着几人退回到在巷子转角,偷偷地望着。
“老子打死你这厮,军饷发多少就领多少,有得领都算你命好了,还敢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