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便劳烦诸位了。”裴青梧回礼,目送人远去后,拉了拉自己的侍卫,朝少年的背影抬了抬下巴,
“那个人是谁?”
“回主公,此人乃大理少卿郑烨,出身荥阳郑氏,人称郑二郎。此人性情古怪,不愿被举荐入仕,硬是以高门子弟之身去科举,偏就在去岁被圣人点为状元郎,也算是才华横溢之辈。”侍卫立刻答,随后小声,
“据坊间传闻,此人口舌功夫甚是厉害,曾一人舌战数十位名士,硬生生将他们说得哑口无言,有一位甚至差点撞柱自戕。”
听到侍卫的话,裴青梧顿时就想起来了。
也就是个小屁孩嘛。
她暗道一声,随即道:“把尸体抬去大理寺,他既要来帮忙,那就让他去查这个人。”
“喏。”侍卫立刻将尸体装起来运走。
回忆着尸体脖颈上的箭伤,裴青梧扭头看了看,朝前走了几步,闭目沉吟,随后做出张弓搭箭的动作。这手才张到一半,手肘就被什么东西抵住了。
裴青梧睁眼回头,看到自己抵着了柱子,不免摩挲起了下巴。
“能射出箭矢的,未必只有箭。”彼时,一道清润低沉的声音蓦地响起。
裴青梧闻声回头,发现对面二楼上不知几时多了个一袭青衫,面若冠玉的少年。
青衣少年摇着一杆羽扇,见到裴青梧望来,朝她叉手,遥遥行礼。
“先生所言何意?”裴青梧回礼,扬声询问。
青衣少年摇着羽扇:“弓,弩,所配套武器皆为箭矢。唐弓甚大,从中郎将所站的位置根本拉不开,即便拉开,箭矢飞出,也达不到死者所在的位置。是以在那里,能以箭将死者一箭封喉的,便是弩器了。”
裴青梧若有所思。
对啊,她都给忘了,弩也能发出箭矢。
而死者喉咙上的箭矢比较短小,倒确实是符合弩器的配套箭矢。
“多谢先生指点,待吾缉拿凶手,回头再与先生斗酒寻欢!”敛起思绪,裴青梧扬唇一笑,叉手作礼,扭头迅速离开。
出了平康坊,裴青梧与在门口牵着马等待的侍卫会合。
“去查从午时开始到这段时间里,有没有什么人搬着看上去很重的木箱或者其他东西在平康坊里走动。”接过侍卫手里的缰绳,裴青梧开口。
“得令。”侍卫作揖离开。
裴青梧翻身上马,直奔大理寺,找到郑烨:“凶器应该是弩箭,不是唐弓。”
“上官如何得知?”郑烨挑眉。
“得行之先生指点。”裴青梧简要地说了刚才的推理。
郑烨目光一动。
想不到裴青梧还能结识大名鼎鼎的浮烟居士。
是了,那青衫少年正是去年自荐入仕无果,屡屡被拒后提剑城墙刻诗,愤然离去并自此隐居南山,却因这一举动名震长安的浮烟居士谢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