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韩九一脸愧疚的样子,韩成也知道对方不是没尽力,而是输在经验不足。只得拍了拍韩九的肩膀,勉励道:“总结经验,争取下次不要再失手了。”
“是,少爷!”韩九见少爷没有责怪,一颗悬着心也放了下来。心说:还是少爷好说话,这事要是放在家族里,屁股不打的皮开肉绽,是过不了关的。
在韩九的坚持下,韩成不得不又换了一个房间休息。这弄的他哭笑不得。
一夜无话,韩成临行前,召见了刘吴丁三位副手,让他们按照之前制定的决策,一一贯彻下去,这对无棣县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送走了三人,韩成把小五叫到身边,嘱咐对方继续用汤料换粮食,只是要保持一个稳定的出货数量,不能人家要多少货,这边就提供多少,争取给客户留下一种汤料紧缺的印象。
小五虽然不明白少爷话里的意思,但也知道一定有用意在里面,自己只需要认真执行就是了。
韩成安排好一切,这才钻进早已准备好的马车,向沧州出发。
当他赶到沧州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照例先去货栈见了二叔韩林,把最近县里发生的所有事情,包括剿匪和自己制定的惠民三件事,都一一叙述了一遍。
韩林听完侄子的讲述,面带微笑的上下打量坐在对面的韩成。
“不错,这么短的时间,做了不少事情。特别是你能够为百姓着想,制定出惠民政策,说明你是个爱民如子的好官。嗯,至少比这天下绝大多数的官员都要好。我这个做叔叔的很是欣慰。”韩林高兴的点了点头,一副老怀大慰的样子。
韩成能得到长辈的夸奖,也是心中高兴。谦虚了几句后,才问起货栈的经营情况。
韩林皱着眉摇了摇头:“不是太理想吧,现在每天的出货量,已经从五千贯,下降到三千多贯,而且这个势头还在继续。我派人打听了一下,私下里也有几家在做这咸鱼生意。都是河北路的关系,曹通判也是无能为力。”
韩成对此早有预料,只是一个沧州通判,还拦不住有些人的野心,他们在遇到阻碍后,会选择疏通更上一层的关系。
“随他们去吧,当初我想出这门生意,也是为了赚一笔快钱,从没打算长久经营下去。”韩成很随意的说道。
随即又追问道:“咱家自己的生意怎么样了?”
韩林听对方提起自己家族的生意,立即眉开眼笑的说:“挺不错的,这边对莱州的土产还是很认可的。甚至前几日,还有几个大名府的客商过来采购。总的算下来,现在一个月有一两万贯的进项吧。”
韩成点了点头:“老家那边怎么样了?”
“自从你选官的消息传回去,那些个县里的官员,对家族的逼迫也没那么紧了,但每月的孝敬还是不能少的。嗨!这些你无需操心,现在货栈生意这么好,应付那些人绰绰有余。”
接下来,韩成了解一下韩富在这边收蘑菇的情况,得到的答案是一切顺遂,他也就彻底放心下来。
眼看着天色变暗,韩成好歹吃了口东西,就提着让二叔准备的礼物,来到知州韩贽的家里。
韩贽此时才吃了晚饭,正在书房里看书。
对于韩成略显突兀的登门拜访,韩贽还是很开心的。
据可靠消息,那位河北路转运司同知丁奎,身体比前几个月又差了几分,已经考虑在近期,向朝廷递交致仕还乡的折子。
身为这个位置的有力竞争者,韩贽谨记转运使李参的教诲,自己必须有傲人的政绩和良好的官声,才能一举打败觊觎这个位置的其他对手。
最近几个月,他一直都在关注着无棣县的财政税收情况,结果还是喜人的。
同时新肥料的增产结果,也让他非常满意。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粮食大幅增产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政绩。如果处理妥当的话,也能成为自己晋升的筹码。为此他还给河北路转运使李司公写了一封书信,把新肥料的事情,原原本本的汇报了一遍。虽然还没有收到回信,但他知道李司公一定会非常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