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折妍姑娘的脸上,顿时多了5条红红的手指印,“翻天了是吧?耽搁了我们三十里铺大队今年的收成,只怕把你骨头都砸碎了拿出去卖,那也赔不起!”
事情,来的太过于突然。
等叶小川一声‘住手’刚喊出口!
话音还没飘到老赵的耳朵里,而那位挺身而出、打算替叶小川挡刀的姑娘...
她那瘦瘦的脸颊,已经赫然红肿开来!
“住手!”叶小川一声厉喝!
而其来自杜家庄的老杜,以及小娟爷爷的惊呼声,也同时响起:
“住手!老赵!你,你怎么能打人呢?”
怒气冲冲的老赵,根本就没反应过来,到底是谁在喝止他?
想也不想的就回怼一句,“打人?老子今天还要毙人呢...谁要是敢耽搁今年我们三十里铺的粮食收成,老子今天把他大卸八块!”
大队长老赵发起火来,还是挺吓人的!
而那些从杜家庄来的婆姨女子,本身就胆小,而且她们人在屋檐下。
哪还有什么底气,去和暴怒不已的老赵正面硬钢?
见事态已经开始严重恶化。
站在叶小川旁边的那群婆姨女子们,生怕老赵在盛怒之下会,对叶小川不利。
所以这些或强壮、或瘦弱的女人们,便纷纷向叶小川靠拢。
不知不觉中,就将他完全包围在女人堆里了...
“叔,是我让她们停下来的。”
叶小川越众而出,冲着气的脸红脖子粗的老赵开口道。
“为甚?”
老赵一愣,“小川啊,咱庄子里,哪年都是这样子种地的,时间不等人...你为啥让她们停下来?”
叶小川摇摇头,“因为你们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是不科学的,纯粹属于蛮干、傻干。”
若是别人阻拦这些婆姨女子继续熬大粪、烧火粪,大队长老赵,今天是绝对饶不了他的!
但下达命令之人,却是叶小川?
这就让老赵不得不改变了强硬姿态,态度变的柔和了不少...
“咳咳...”
老赵干咳两声,“小川啊,你确实是有大本事,有大见识的人。
不过..种地这事儿呢,只怕还是我的经验要稍微丰富些。
毕竟,我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摸爬打滚了一辈子,别的甚本事莫有,但要说起种地吧...”
叶小川冷哼!
“不管是种地、还是养猪,它都得讲科学,都得遵循客观规律,千万不能光凭一腔热情,就以为真的能人定胜天。”
“叔,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农业内卷化?那是没有发展的内卷化。
也就是说,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的劳动力越多,所能获得的边际效益就会越来越少。”
“那啥,本身就是个悖论!”
(详见黄老《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小农经济与乡村变迁》)
先不管老赵,到底能不能消化这些来自于后世与农业有关的先进理念、与经验总结。
叶小川快步上前。
把那位挨了一巴掌、此时正捂着个脸,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中充盈着一泫秋水的姑娘。
给拉到一边。
满脸的歉意,“对不起啊,让你遭了无侫之灾,白白受了这么大的委屈。”
“没,没关系的。”
那折妍姑娘眼中的晶莹,终究还是大颗大颗的滴落下来,“大队长他心情不好,一时着急...没事的叶知青同志。
我们这些山沟沟的姑娘,就和山上的野草一样...没那么娇贵,受点委屈算什么...没事的。”
轻轻拍拍姑娘瘦瘦的肩膀。
此时当着大队长的面,叶小川也不好说的太多,更不能说的太过。
所以就只能拍拍她的肩,“你先去休息休息吧,我一会儿再找你谈话。”
姑娘点点头。
用手捂着腮帮子,却没动。
“小川,你倒说说我这个熬制大粪的法子,为甚不科学?”
老赵所关心的重点,并不在那位受了委屈的姑娘身上。
而是很不服气的问叶小川,“用铁锅熬大粪,用高温杀死里面的病菌,同时还能增加大粪的肥力。
这个法子,在全地区已经用了10多年了,咋解就不科学了哩?”
叶小川冷冷地问,“叔啊,既然你说这个法子非常有效,那我问问你,咱们庄子里的粮食亩产量,突破了平均亩产300斤没有?”
“没,这倒没有。”
老赵讪讪一笑,“紧邻无定河边上的那些水浇地,粮食亩产量倒是有300多斤。
而如果要是和坡地、和这些山沟里的第一平均的话,咱们生产队的粮食亩产量,哪能达得到300斤?”
“平均下来是多少斤?”叶小川问。
“就说正常年份吧,既不旱也不闹,大概,可能...是个220斤左右。”
“平均亩产220斤,还能说你们往年这种干法,很先进?”
叶小川叹口气,“咱们村子里一共有1500来号人,以前一共是5000来亩地。
每年收获的粮食。
除掉要上交一半多的公粮,剩下的粮食摊到乡亲们头上,人均不足260斤...就这,还得拿出一部分粮食来当战备粮。
还得卖掉一部分粮食,换点活钱,用来应付各种摊派、没完没了的集资款,三项提留五项统筹、什么民兵冬季集训费...”
“除掉这些杂七杂八的开销。”
“以至于最终能落到乡亲们头上的粮食,恐怕连180斤粗细粮,都没有吧?”
叶小川冷哼,“剩下的缺口全得用土豆、红薯,甚至连驴都不吃的高粱来弥补...就这?
还好意思说,这种熬制大粪种地的法子,很先进?”
叶小川用详实的数据,逐一辩驳,这就搞的本就不善于口才的老赵。
有点心虚,“那那你说,咋弄嘛!”
“咋弄?”
叶小川微微一笑,“今年...就用我所说的法子来弄吧,叔,你就别操心了,年纪大了,多歇歇。”
老赵的神色,顿时暗淡下去了...
——眼瞅他自己引以为傲,自以为很擅长的领域,如今也不行?
老赵心里啊,不由很是失落...
唉,自己咋感觉成了一个无用之人了哩?
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那以后在三十里铺大队,自己还能做点甚?
满是失落的老赵,纯粹没有和叶小川别苗头的心思。
而是蔫头耷脑的跟在叶小川身后,想看看他,到底怎么指挥着这些社员干活?
“同志们,来来来。”
叶小川招手,把那些站在旁边心中忐忑不已的婆姨女子们,通通叫过来。
“来,这位大姐麻烦你找几个合适的人手,弄个大土堆,我来做个科学堆肥样板,给你们学习一下。”
一边手把手的、教着这些人怎么弄堆肥?
叶小川一边详详细细给大伙儿讲解:“堆肥,分为冷堆肥和热堆肥。
通常都是采用覆盖的方法。
使用一些把我们平时产生的厨余垃圾,将它们堆在一个地方,让它们慢慢地分解、最终变成有机肥,这就是冷堆肥。”
“这种堆肥,由于其温度低,发酵的慢,所以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而且,由于‘冷堆肥’无法有效杀死堆肥当中的一些杂草种籽、以及害虫的虫卵。”
叶小川说的详细。
200多号婆姨女子听得认真,甚至那位瘦瘦的,也就是刚才挨了老赵一巴掌的折妍姑娘。
还很勤快的跑回窝棚里,拿出一个皱皱巴巴的废弃作业本。
费力地握着、只有半截手指头那么长的一截铅笔。
蹲在那里认认真真的记录...
“所以今天我要教大家伙的,是热堆肥法。”
叶小川尽量使用平实、能让大家伙儿听得懂的语言,开始详细讲解:
“采用我所说的这种热堆肥法,只需要18天,也就是2个星期零4天。
就能得到质量非常高的堆肥。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堆肥的温度维持在55℃到65℃之间,通过第一个4天周期以后,每隔一天翻一下肥堆,让氧气可以进入沤肥堆。
让里面的沤肥原材料,每一部分都得到充分的分解,杂草和病原体也会被高温被烫死。
同时也可以使有益的、好氧微生物,达到最活跃的状态。
这样的堆肥,无论是拿去育苗,还是拿去种我们的庄稼。
不需要多,只需要一小捧,就可以达到非常良好的施肥效果。”
那位折妍姑娘问,“叶知青同志,请问一下,如果用这种肥料去施加在我们农民种在自留地,或者是院子里的蔬菜,可以吗?”
“可以,而且效果非常的明显。”
叶小川微微一笑,“使用这种堆肥法弄出来的肥料,绝对比直接往蔬菜根部,浇灌稀释过的尿液、粪肥,来的更加有效,而且更干净卫生。”
“灌字怎么写?”姑娘低声嘀咕一句,低着头在那里冥思苦想...
小巧挺拔的鼻子,又薄又红的嘴唇,略带一点点豁唇。
长长的眼睫毛在夕阳下眨巴眨巴。
还别说,就在那一刹那间。
叶小川居然从这位穿着朴素、身形瘦弱的姑娘身上,看出了几分别样的风情...
或许。
这就是看到认认真真做事的人,总是更吸引人吧?
无关男女,也无关风月。
给大家伙儿讲解了一下,这种来自于后世的、很先进的“伯克利18日堆肥法”的大致操作原理之后。
叶小川站起身,带着众人来到已经堆好了的土堆边上。
先是用铁锹,把土堆中间掏出一个窝。
随后叶小川一边在那里忙活,一边给大家伙讲解:“这位大姐,麻烦你弄点枯枝败叶过来垫底。”
等到那位婆姨弄了点枯枝过来,垫在土坑底部。
叶小川给他们讲解这种堆肥法的技术要点,“大家要注意,一定要保持正确的碳氮比。
通俗来讲。
咱们看到棕色的、干枯的东西,就是含碳量比较高的材料。
比如枯枝和黄黄的落叶木屑,干草干芦苇等等。
而看到带一点点绿色的东西、还有一点水分的,就是含氮量比较高的。
比如新鲜的牛粪鸡粪,绿色的草绿色的叶子等等,当然还有人的尿,是属于含氮量很高的。”
土坑里铺上一层枯草。
叶小川又让人去弄了一点,稍微带点绿色的柳枝,槐树叶子之类的丢在上面。
然后再吩咐她们,往上面弄上一大堆牛粪、羊粪,以及从三十里铺饭店公共厕所里挑回来的、不可描述的东西...
弄完这些。
接着再一次重复:放枯枝枯叶,放点绿叶柳枝,然后再往上面放粪便...
最后。
用泥土将这些堆肥给全部封起来,只在最下面留一个进气的小口,和顶部也留一个出气孔。
而这两个小孔的用意。
就是用来调节堆肥的温度的:如果温度太高了,那么就把进气孔和出气孔打开。
让空气进入土堆,借以调低堆肥内部的温度...
反之如果堆肥内部温度太低了,那就把这两个小孔给堵上。
由于叶小川在这些、无论是男是女的社员当中,拥有着至高无上的个人威望。
所以在场的社员们,听的都非常的认真,非常的用心!
甚至一直以为自己是种地能手,对自己种庄稼的本事,向来引以为傲的老赵。
他也竖着耳朵,听得非常非常的仔细...
但这么多人。
犹如看着天神一样的,看着叶小川给大家伙讲解,这种听都没听说过的新式堆肥法。
在场这么多人。
却只有那位姑娘敢于提问,“叶知青同志,你给我们讲解的理论还有实操,我倒是牢记于心了,可莪有个问题。”
“说吧。”
“这种堆肥法,它里面的绿色植物和枯草这些之间,具体的比例应该是多少呢?”
叶小川想了想。
随后回道,“如果你觉得实在是太复杂了,可以按照体积来看就行了。
绿色的材料,和棕色的材料是1:2,粪肥与绿叶、枯草之间的比例,也是1:2。”
等到姑娘把这些数据,仔细的记录在她的本子上。
其他的婆姨女子们便齐齐动手,开始着手在地里面弄堆肥。
人多力量大。
没一会儿功夫,一大片地上便矗立起一座座“伯克利堆肥法的土堆”。
远远看去。
就跟非洲大草原上的白蚁堆似的!
蔚为壮观...
婆姨女子们在忙着堆肥,已经滚落下山坡的夕阳,让它最后一点点残光抛洒在大地。
余晖里。
老赵索然蹲在地上,满脸的木然...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门不需要说出来的言语。
叶小川心里知道:老赵这是对他自己的能力和个人威望,产生了严重的自我怀疑。
也是对他自己的将来,产生出了一种茫然情绪...
做生意做生意不会搞管理,搞管理不行,老赵他肯定会去想:现在竟然连种地,这一工作,也被叶小川给抢了过去。
那他自个儿,以后该干啥呢?
叶小川轻轻走上前。
随后在老赵身边蹲下,“叔,想让你家小子,学一门能让他发家致富的门路不?”
发家,致富?
在这个集体经济时代,谁不想发家?多子多孙劳动力多,工分也就挣的多!
在社员们的眼里,这就叫发家!
但要说致富...晚上睡觉的时候,想想就好。
但在现实生活中,谁敢?
也不怕被群众揪到高台上去,强行割尾巴??
老赵正迟疑不定,倒是那位姑娘,忽地贴在叶小川后背上,声若银铃,“我,我想!”
【感谢】:
书友20240329095221699大佬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