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士子中竟有如此能人,若某在京中看到,还以为是南京贡院得解元所作。”
曹贺之所以忽略其他,主要是能够与湖广相比较的,除了江南和京城怕是没有其他地方了。
这时,他算是把心放了下来,一连数日都未曾有如此出色的文章,属实让他有些慌。
不单单是寻求优秀士子,同时是为了给朝廷一个交代。
尤其是明年会试,若在他主持的这科乡试考生太过平素寻常,他身为座师同样不会有面子,朝廷更是可能会怪罪。
他不禁感慨,湖广一省士子底蕴深厚,出色文章还是有的,即使是拿到南京,同样能够一争长短。
将这份考卷放置一旁,他们二人同样没有闲着,除了眼光落在其余各房同考官阅卷上,不时的会在各房送来的落卷处,寻些卷子来看看,他们就是趁着这个功夫,看能不能在落卷中找些意外落选的。
作为主副考,他们二人的任务同样辛苦。
除了这些,他们还要负责批阅各房考房官们呈上来的卷子是否选中,最终结果仍由他们来定下名次。
两人干什么都得协商着来,这里可不是某人的一言堂,朝廷派正副两个考官来,就是为了能够公正批判。
而且还还要将考卷上的批语写得足以服众,不能毫无缘由就将人随意黜落。
这可不比院试,那些考生都没有秀才功名在身,考官让他落选就落选了,别人也不敢质询于他。
可是乡试不同,全部都有据可查,而且以秀才身份去状告,只要涉嫌科举舞弊,皇帝一定能够注意到。
并且不论是考生的考卷,还是誊抄的试卷都要留存在案。
除非他们将贡院一把火烧了,那么不单单是今年的考卷连同以往未交给朝廷的普通卷子全部都要毁损。
可是俩人又没病,公正点就是,只要没有刻意而为,文章作的大差不差不漏选,怎么也不会有人告到他们头上。
他们是翰林院的侍读和编修出身,区区乡试文章于二人而言毫无难度,根本就不会在他们俩人眼前漏选。
而且这都是经过众多誊录官、同考官筛选之后的,一般都是无法过关的。
只是乡试毕竟是关乎一省考生大事,王乾两人不由得更谨慎一些。
贡院内的考试结束之后,众多考官日夜不休地将试卷阅完,考生们三场的考卷按照他们的号舍归类在了一起,这里面能够被选中的,全都是考官们一致认定三场俱佳的卷子。
坚持到这一日,众人如释重负的长舒了一口气,每日在贡院里待的昏天黑地的,真是把他们累屁了。
居于上首,王乾扬声道:“各房的经魁已是定了,诸位可有异议。”
王乾将视线转移到几位同考官身上。
“我等无异议。”同考官认同点头。
底下的幕僚以及文吏他们已经对于出贡院显得急不可耐,按捺住心听着。
王乾挑中的文章曹贺已经过目了,两位主考之间都是认同的,自然不会有分歧。
五经魁算是定下了,接下来便是排定名次的时候。
那么今科湖广乡试的解元究竟是谁呢?
众人都集中了精神听着王乾宣布,解元出自哪房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