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着今年买的铺子今年每月交了二十两税银(纳银代役等)的架势,再加上给白铺(巡检,隶属于五城兵马司)的保护费。
李宁安心想,把银钱花在置办产业上真是自己一拍脑门的决定,只得期望爷爷他们赶紧来,先将铺子支应起来再说,铺子干放着可也是要交钱的。
要不是每年二百四十两的商税,那家酒肆也不会这么急得脱手。
只是计划有了,可实施起来却有了难度。
一连寻了好多日,都未找到有合适的房子。
黎家为黎敬浩置办的是间三进的大院,三进三出的,宅门、影壁、倒座房、垂花门、抄手游廊、东厢房、西厢房、庭院、耳房、正房、后罩房该有的一样不少。
标标准准的大四合院,由几个小四合院组成。
有正房三间,东西耳房,可单开门,也可与正房相通,一般用做卧室或书房,然后东西两边数间厢房。
后院再带着一个几分地的后花园,一共花了四千五百多两银子。
再好的不是买不起,主要是太招摇,还有就是怕御史弹劾,四品京官不过才住三进院子。
说真的,真把孩子馋哭了,每次造访都想把黎敬浩从自己家里给请出去。
这还没算上城外的庄子,单单那庄子就得一千五百两,庄子都是开发良久的熟地,还算对得起这个价格,还有个小点的当作了半卖半送只花了二百两。
侍候庄田的农夫和仆役都是黎家在京官员一家凑一点送过来的,全是老人,使唤起来放心的很。
李宁安看的是怒目圆瞪,真想宰大户,以前咋没发现看黎敬浩这么不顺眼呢!
黎府随后又添了门房和烧饭婆子,只待女主人来京,李宁安都有点想取张家小姐而代之了,这样等黎敬浩休沐的日子,就可以直接住在自己大庄园里了。
李宁安也去黎敬浩那儿住了两回,发现在时间上确实自如了许多,去翰林院都方便多了,当下就被激起了想买宅子的心思。
这不,将近两月过去,李宁安都没找到与黎敬浩差不多银钱的小庄子想着过渡一下,到时候先买个小的一进宅子,有钱了再买大的。
因为牙行里的庄子全都是不下于一千两的,这种情况下,他也只能渐渐打消了买庄子的念头,转为继续看宅子了。
黎敬浩本来不愿意要宅子,主要是因为他在六部观政后,大概率是出任地方的,京城还不知道啥时候回来呢!
黎晏殊的想法则是,若买了宅子,那自己就可以时常住到那边,且有了宅子后,往后家里再有人来京城,就不必歇在客栈了。
再者而论,买房子大概是每一个男子心中的想法,前提是没有房贷。
房贷在京城是不存在的,一般人家买房子都是因为急用钱,长期投资性质的炒房压根在寸土寸金的京城没有生存的土壤。
李宁安在心下算了算现下的存银,估计下家中的存银和产业,买个普通的二进宅院已然没有问题,遂去牙行看起了房子来。
而且,他现在只是从六品官,也刚好只能住二进的院子。
家里人口多,宅子自然要往大了买。
其实比起二进,李宁安觉得三进院落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