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药材生意与寻常生意不同,药材除了供货医馆,就是供给各大府上的权贵。
本来就是如此,药材一为治病,二为养生,京城药坊更是有不成文的规定,每处药坊都有规划的范围,若跨地送药就是坏了规矩。
所以李宁安一开始就着重上门了与自家临近的几家药坊背后的主子,希望从中分一杯羹,他们也都欣然接受。
毕竟给些利益换取新科状元的善意怎么看都很划算,尤其是几家没落的官宦之后,范安民同样如此,私底下他也是给自家掌柜声明了的。
这掌柜舍不得划出自家所占的份额,掩盖自己这些年贩卖假药的亏空,竟将此事闹到这个地步,不知范安民得知后会是怎样的表情。
李宁安真没想到扯上五城兵马司的地步,只是黎敬浩知道后觉着简单打脸警告起不到效果,只有拿刀子割肉才好让人长记性,不是非要把华阳药坊搞垮,这策划闹事的掌柜肯定不能有好果子吃。
不愧是黎家,五城兵马司的人都认识,直接让南城指挥使亲自过来了一趟。
一转眼便到了庆宁四年的六月中旬,天气渐渐热了起来,翰林院中同样是一片躁郁之声。
朝中无事,翰林官们自然也无事可做,李宁安专注地修着书,一边竖起耳朵听八卦。
首辅郑礼宁又上疏求退,可惜天子仍不允,郑礼宁不得不在这个月上了第二道到这时,天子依旧未曾答允了郑礼宁的请求。
到此,郑礼宁不得不停下,第三道不是不能继续上疏,而且这道奏疏一上去皇上一定会答应下来。
可他不能这么做,皇上摆明了就是不想让你走,
朝堂之上潘张之争还未落下帷幕,此时撂挑子不干了是真的会得罪不少人的。
这自然与李宁安干系不大,这一日,李宁安修书修得昏昏欲睡,整个人几乎要趴到桌上了,脚忽然被黄顺荣踢了一下。
李宁安与黄顺荣相处融洽,明白此时要么是谭学士来了,要么是有内阁辅臣光临,便打起精神坐好,一副专心致志的模样。
“潘阁老。”
原来是潘世同大驾光临,难怪翰林官们一个个都打起了精神。
潘世同贵人事忙,来此自然不是为了消遣,而是眼下兵部尚书岳翰奏报威远侯纵兵抢粮事宜,天子要求内阁出一份召威远侯回京的敕书,这敕书向来是翰林院的分内之事。
凡重大的、需要百姓周知的事情用诏书,一般的事情如指示和任命则用敕。
诏须公开,而敕相对私密,乃是针对小范围群的体。
潘世同走后,众翰林立即主动请缨,向谭彦霖表达了自己愿写的朴素心愿。
李宁安原先觉得翰林院中一片和谐,眼下却看出了竞争的一面,他心中不由感慨,这便是职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