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常客便说:“这有啥用啊?不就是普通的笔么?咱缺那点笔吗?”
“是啊,我们可不就是冲着新鲜东西来的?”
有几个客人甚至恨不得绑架林瑾月,啥时候椰子油管够,啥时候把人还回去。
大部分人都在骂骂咧咧,不过有个穿着白鹿书院服饰的人,等人都走了,才买了两支竹笔。
方延晋揣着两个竹笔回去,像是做贼似的。
趁着屋内没人,他拿起刀子在竹笔上面划拉,把笔尖给削细。
然后就开始奋笔疾书,把书上圈下来的东西,全都抄到了一张四四方方的小纸上面。
一边抄还一边说:“这笔是真不错啊,写出来的字就是好。”
*
另一边,杂货铺的东西并不算多,每天营业的时间少,钱桂花每天都会回云鹤村。
每天回来都会和林瑾月说沙湾县那铺子,每天都有人催。
林瑾月一时间也不知道做什么好了,做啥都要人,她这边就是缺人。
林瑾月索性摆烂,“不着急,咱们慢慢上。”
原本她是准备做笔的,各种笔,羽毛笔、竹笔、贝壳笔……
做完之后,还能做本子,各种文具,笔袋、书包这些。
前世那些做文具的,多赚钱啊。
不仅是赚钱,像是她这边做的很多吃食,零食,都没办法运走,只能在小范围卖。
而一个地区的购买力是有限的。
林瑾月想弄一些技术含量不高,她可以去别的村招人干的东西,最好也能运往不同的地方。
文具就是不错的选择。
成本低,技术含量不高,需求量大,而且这些东西还方便储存。
古代一般读书人都是有钱人,花里胡哨的文具可以卖给那些富家子弟,像是竹笔、草纸这种便宜的,完全可以给寒门子弟。
所有的钱她都能赚到。
可是,她万万没想到,做竹笔翻车了。
一连三天,两文钱一个的竹笔,就卖出了三只,一只是钱桂花买来练字的,另外两只是一个读书人买的。
除此之外,无人问津。
林瑾月有些头秃,这竹笔怎么就卖不出呢?
林瑾月又带了一个木板子去沙湾县。
她坐在茶楼里面,听说书先生讲故事,一边还在画她的广告牌。
林瑾月一一列举竹笔的好处,比如方便小孩子写字,便宜不容易坏,一个竹笔能用好几年,写的字小,能省纸。
刚画完,林瑾月便看见窗外,一个三十多的中年男人,拿着拐杖追着一个少年满大街跑。
林瑾月也是笑笑,这古代的家长破防也是拿着棍子撵孩子。
少年一边跑一边喊:“爹,爹,别打了,我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我发誓!”
“哎呦,疼……”
没一会儿,那少年便跑没了影子。
气得那中年男人在那破口大骂。
不过很快,她就笑不出来了。
那中年男子竟然在骂他们云鹤记:
“这天杀的云鹤记,做什么不好,竟然做这种能作弊的笔,老子今天就全买了拿回去烧!”
林瑾月:???
不是,他没病吧?
她不过是想做一些便宜方便的笔来用,招谁惹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