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方面,梓涵和王思哲相比也逊色不少。
他此时已经借调到总行人力资源部工作,他的论文导师又是清华大学管理学院的党委副书记,这种经历已经和梓涵拉开了差距,虽然此时梓涵已是副处长,而他还是科级干部,但成功不分先后,路遥知马力。
回到省行,梓涵只是把总行要求做尽职调查的事情形成了书面文件,拟定了一个通知下发全辖各部门、分支行,按照总行有关文件提到的,在这个通知里强调:要求各级一把手亲自负责,切实做好这次上市前的尽职调查工作。
如果一纸文件就可以解决的事情,恐怕这世界上就没有难事了。
李行长看了文件,把梓涵叫过去问了几个问题:上市前的法律尽职调查工作内容,一把手知道吗?你觉得还应该做哪些具体的说明?你们部门对于这项工作怎么分工的?收集汇总文件资料的时间表做好了吗?
梓涵知道,他虽然把总行这次会议精神通过文件传达了,但是,接到文件后,各个部门、分支行如何理解,他恐怕一无所知。
梓涵一厢情愿地认为,大家都知道上市前尽职调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但是,法律处仅仅发发文件,然后把资料收上来,再转给总行,这恐怕太过于简单了。
李行长这样说,通过问问题的方式,其实就是在提醒梓涵:你想问题太简单了。
甚至他可能觉得,如果这样发文件,事情将无法如期完成。
正确的操作思路应该是:将总行的会议精神汇报给省行所有行领导,再由行领导牵头,法律处负责召集一次由各部门、分支行一把手参加的会议,传达文件,并由省行的一把手对他们提出指示,引起各部门的重视,然后再由法律处负责收集整理资料、解答疑惑、解决具体问题。
各部门的执行力参差不齐,如何协调和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使这样一个边缘化或者至少是“非主流”的部门发出的要求得以贯彻落实,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法律处内部的分工,梓涵已经做好,时间汇总表他也做了出来,这些处室内部的事情好协调,但是让他去对各部门、分支行一把手发号施令,他目前的确没有这个胆量,更没有这个经验。
后来,针对这个事情,梓涵和延兵在电话里交流了很多次,延兵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意见。考虑到大家都是第一次搞这种事情,不宜过分苛刻要求,所以,他们这个部门将承担这项工作更多的内容,对于今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预案。
律师事务所要求的尽职调查内容涵盖各个方面,好在同时进行尽职调查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于上市的要求也非常详细、非常具体,有些内容和律师事务所的尽职调查是重复的。
但是,与会计师事务所对接的财会处布置这项工作的方式,是直接召集各部门和分支行一把手开了会,徐行长做了指示,并要求将完成会计师事务所尽职调查工作的成果,作为年度考核一把手业绩的一个方面,这样就足以引起了各部门一把手的高度重视。
既然财会处已经做了这项工作,法律尽职调查的内容应该比财务方面的东西少一些,简单一些,对于资料收集方面的工作,完全可以互补。
所以,针对上次文件内容,梓涵又陆续发了几个说明。这些都是操作性的文件指引,对于各分支行一把手来说,这些具体的操作显然不属于他们关心的范畴。于是,一把手会将这些工作甩给副职,自己去抓其他“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