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五一节过后就搬了家,不过他嫌麻烦没有换地方,就在同一栋楼里租了套一室一厅的房子,从二十层搬到了十六层,他自己不到两个小时就搬完了。
房子的整体面积小了一半,却是只住他一个人,早上不担心被外面的人吵醒,去卫生间不用排队,更不用担心乱七八糟的东西摆满房间了。
参加了一次交流会,曾凡的通讯录只增加了两个联系人。
吴为和他的联系不多,一个星期能联系一次,主动和他交流一下对于市场某些信息的看法,询问他对一些股票走势的意见。
闵秋霜的信息就比较频繁了,朋友圈一天好几条,三天两头的给他发信息,曾凡回复不及时她还会连发几条催促,要么就直接发视频通话,明显不是把他当成公司的大客户对待。
两人交流的信息和证券相关的内容很少,闵秋霜还是问问题的时候多,日常生活的,兴趣爱好的,或者对她周围某个人、某件事的吐槽,还会询问曾凡的看法,逼着他表态。
曾凡感觉自己参加的似乎不是证券公司的交流会,好像是去相了一次亲,多了一个女朋友的一样。
要是一年以前,闵秋霜那样的美女,曾凡最多也就是偷偷看几眼,根本不会多想,两个人差距太大。
现在他却没有了过去的心态,反而认真考虑两个人继续发展下去的可能性,这个女人看着确实养眼,性格也很直爽,美中不足就是事儿有点多。
刚认识才几天就这样了,要是以后天天住一起,曾凡觉得自己可能就没有消停日子过了。
心里有了这样的担忧,他的心态就自然了许多,不对闵秋霜抱有什么非分之想,继续专心自己的炒股大业,自身资本实力越强,选择范围就会越大,不担心没有合适的对象。
资本金超过一千万以后,曾凡将量化分析、交易操作全部交给了程序自动进行,他主要精力专注于优化程序算法。
同时开始分散风险,政策允许个人可以开设三个证券账户,曾凡提出两百万,又在其他两家证券公司开户,三个账户一起操作,防止自己的底牌完全被别人看穿。
以前他的资金太少,就是个小虾米,以后他的资金量会越来越大,关注的人当然也会更多,必须得多个心眼。
从一万挣到一百万很难,但是从一千万挣到一个亿,却容易了许多,至少曾凡的体会是这样,有了前面的知识积累,他不再关注具体股票的操作。
程序更加理性,操作层面也没有他过去那种不必要的谨慎,交易频率提升了一倍,尽管每次换手的利润有所降低,但是收割的次数多了,整体盈利反而提高不少。
当然量化分析模型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精准,可是能稳定保持在接近八成准确率,那就已经很惊人了,加上高密度的操作,他的三个账户日盈率都能稳定在百分之二以上。
如果按照曾凡当前的生活标准,不考虑在燕京买房的话,他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一年消费十万,足够他活到一百岁。
这还是考虑以后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情况,实际他个人的年消费不到五万块,这还是按照他当前单独租房,提高了生活水平后的花费计算。
一千万的本金存在银行里面,再低的利息,一年也有十万以上,按照当前的消费水平,他的钱还会不断增加。
实际情况是,参加交流会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曾凡在华海证券的账户资金总额就突破了两千万,新开的两个小号也各自翻了一倍。
或许用不了一年时间,他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亿万富豪。
于是,曾凡开始考虑他先前定下的目标,实现财务自由后,发布免费的程序,让更多普通的股民也能挣到钱,不能被那些投机资本反复收割,至少也得让那些人收割的不那么容易,不然的话,国内的股市只会越来越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