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内地股市如此,其实香港股市也好不了多少,他没有涉足的欧美股市水更深。
那些成熟的市场发展了上百年,幕后资本长期博弈之后,形成了固定的利益集团,知道了不能竭泽而渔,会适度的放水养鱼,有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收割体系,不像国内畸形的机制下,立法者执法者和市场参与者混淆不清,都把股市当成了提款机,吃相实在太难看。
反映到股市的资金比例上,内地的散户资金多种统计结论都超过七成,机构投资者占比不足三成,香港和欧美大部分股市的资金比例刚好相反,机构投资者七成以上,散户资金不足三成,更少的时候甚至不足两成。
其实从生态学角度来看,散户资金占大头更加科学,大鱼小鱼小虾米形成完整的生态循环。
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那些大鱼也有寿命终点,一鲸落万物生,才能形成整体循环。
现实中是那些大机构大而不倒,反而会越来越大,没有上限的成长发育,胃口越来越大,从政策到资本深度影响整个市场,生态系统变成了互相厮杀的鳄鱼塘,几乎没有了小鱼小虾的存活空间。
不过也因为如此,鳄鱼们都在防范同类的厮杀,对曾凡这样的散户高手,不会有过多的警惕,他在夹缝中求生存,才有更大的成长上限。
通过公开发布的程序,如果能培养出更多的散户高手,未尝不能改变整个市场的未来,打破大型机构投资者主导市场,肆无忌惮收割的局面。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程序的底层架构如何设计,就很值得深思了。
他准备做成完全免费的软件,也不打算以此牟利,让大家都能及时掌握市场规律,但是如果太多人利用这个软件的推荐买卖股票,难免形成大的资金潮流,反而影响预测的准确性,那些机构投资者也不是傻瓜,公开的软件人家也可以用,信息等于是单向透明,更不可能被散户反向收割。
一个人用的分析程序,和大家都要用的分析软件需求差距有点大,真正入手去研究,曾凡发现,情况比他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大多数用户未必有他的耐心和能力,去研究那些推荐信息,只会简单的选择相信或者不相信,相信的就会一股脑的跟风。
想要对抗机构收割,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自己变成机构之一,以基金的方式运作,那是曾凡内心很抗拒的方式。
对抗机构收割应该是所有散户的共同努力,他不想一个人承担,也根本承担不起来,免费的软件可以进行信息的平权,发动大家一起出力,仍然是最理想的方式。
分析软件的信息可以同步一致,买入卖出的操作就不能完全一致,操作细节也不能完全公开,得有足够的差异性。
每个用户的操作有差异性,可是幕后的整体行动又必须有一致性,无数的用户端软件就必须能在底层信息互联,最好的方法是有统一的服务器进行调度。
这又不可避免的涉嫌操纵股价,是法律坚决打击的行为,很多投资机构的顾问或者股东都能影响法律法规的制定,曾凡想要做的事情显然只靠他自己的力量不可能完成。
他的野心太大,有点过于理想化了。
在思考陷入迷茫的时候,房间的门被敲响了,曾凡站起身去开门。
搬家后的新地址他没有告诉别人,也没有更新证券公司的注册信息,理论上除了小区物业,房东和中介,应该没人知道他的住址。
房间水、电、气、暖,以及宽带等费用,包括房租都可以网上缴纳,物业通常也不会来打扰他,更何况他房租已经交了半年,现在才搬过来不到一个月,理论上房东和中介也不会来敲门。
打开门一看,一身浅灰色套装的闵秋霜站在外面,见他开门后,不客气的闯进房间,嘴里还嘟囔着:“想找到你住的地方可真不容易,你躲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