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 卫东从美亚人寿保险公司走出来,口袋里装着一张存有五百万美金的银行卡。 他立刻打车回到唐人街,在人潮拥挤的街道上看到了原主家的中餐馆。本来的“卫氏菜馆”已经改名变成了“川城中菜馆”。这家馆子原主卖了二十万美金,但是想要买回来却得花四十万。 不过现在他把保险金领了,无论花多少钱也要把菜馆买回来。“卫氏菜馆”凝聚了卫东父母一生的心血,他们二人当初来到美国拼搏奋斗了十几年,终于在这条唐人街上拥有了名气,并且获得了美国绿卡。 卫东轻叹,这些往事虽然与他并不相关,但既然因缘占据了这具身体,他理应负担起责任。原主祖籍在浙江杭州一带,因而“卫氏菜馆”里的菜单上都是浙菜。他在香港长大,最擅长粤菜,可像西湖醋鱼、龙井虾仁这几道名菜也是会的。 这两天,他已经从西餐厅辞职。安迪多次挽留他,最后他被缠得不行了只能告诉安迪自己打算回去重新开父母传下来的中餐馆。 作为获得国内外无数奖项、扛鼎香港厨神大赛冠军的卫东,当然不怯将原主家留下的“卫氏菜馆”发扬光大。 现在正是中午,餐馆里最热闹的时候。卫东踏入“川城中菜馆”,相比于其他菜馆的人声鼎沸,这里显得过于冷清了。 本来可以容纳几十人用餐的馆子里只有零零碎碎的几桌人,买下这个菜馆的李老板正无精打采地坐在收银台后面看电脑里的连续剧。 李老板名李正珉,和卫家有点沾亲带故的关系。先前来到美国打拼,见卫家三口靠着这么一个餐馆子就把日子过得那么红火,不免心动。正巧卫家出了事,他就连哄带骗地从卫东手里仅仅用二十万美元买下了这家餐馆。 可是很显然,开餐馆靠的是手艺,并不是这家店的位置如何如何好。李老板不大会做菜,只能从外头聘了人,工资高不说这做菜还一般,不是这盘菜有头发丝就是那碗饭夹生,从来“卫氏菜馆”的名气到如今算是给他糟蹋光了。 “欢迎光……”李老板的话戛然而止,他看见卫东顿时有点紧张,嘴里说着:“这不是卫东嘛,这么久没见了,你在那家西餐厅怎么样啊?” 卫东道:“我从那家西餐厅辞职了。” “辞职了?”李老板不赞同一般摇了摇头,“你还年轻,既然不读书了就得学一门手艺。虽然这餐馆你卖了我二十万美元,但你也不能一直坐吃山空吧?” 卫东正想提买回餐馆的话,却听这李老板自顾自地说下去:“不知道你家里还有没有你爸妈留下的菜谱?要知道叔现在开这个馆子也不容易,如果你那边要是有菜谱的话我倒还愿意花个几千美元买过来,也算给你赚一笔外快。” 卫东还在寻思这李老板怎么这么不要脸,买了原主家的菜馆子不成,还要买卫家的菜谱。不过事到如今他也懒得和这人计较,直接道:“菜谱我没有,今天我来这里是想找你重新买回餐馆的。我看你这里也没什么客人,平常入不敷出的还不如重新卖给我。” 李老板一脸讶然:“卫东啊,叔上次跟你说过了,这年头做生意不容易。这馆子我重新装修过了,你如果想买回来得四十万。” 卫东颇有些无语,李老板只是在门口换了个牌匾就算是“重新装修”了? 他深吸一口气,在心里告诉自己不要和这种人计较:“银行账号告诉我,我可以现在就去转给你。” 说实话,李正珉这些天一直都在亏钱。他心里早就隐隐后悔当初买下这个餐馆,现在有机会翻倍脱手当然巴不得。他顾不得问卫东这些钱是哪里来的,急忙和卫东拟定了转让合同。 卫东去银行里把钱转给了李老板,然后把馆子里的几人都遣散掉。他把大门关上,第一次细细观察着这家餐馆。装修风格有些老旧了,他摸了摸木桌,手指沾上油渍。 他走进厨房,这里显得更加陈旧。墙壁早就被油烟熏得发黄发黑,摆在里头的厨具也都有年头了。李正珉不善管理,那些本来被卫东父母每天都会清洁消毒的厨具现在都脏腻得让人一眼看到就觉得恶心。 卫东在心里想,如果要开业,看来不仅要重新装修还得把这些厨具全都换一遍。这个菜馆子唯一能让他满意的一点只有面积了,外面大厅约莫可以同时容纳二十桌左右。 卫东是想到什么便去做的人。他先回出租屋把行李都打包好,打电话给房东把房子退掉,然后将那点东西分批搬到不远的餐馆二楼。 对面的李大爷看他忙着搬家,问道:“怎么想着搬走了?” 卫东擦了擦额上的汗,笑道:“我领了保险金把菜馆重新买回来了,现在搬过去收拾收拾打算开张。” “那敢情好。”李大爷乐道:“你家那菜馆子之前突然关了我还挺不习惯的,要是开张了我肯定去给你捧场。别人不知道,我可是知道你小子的厨艺比你爹妈还好。” 而后老李大爷忙前忙后地帮着卫东搬东西。卫东想着感谢他,看时间已经快到饭点了,便留李大爷吃晚饭。 李大爷一口答应,他馋卫东的厨艺很久了,每次闻到那股味儿就饿的不行。 “对了,你是哪里人啊?” 李大爷颇为怀念地说:“江苏人啊,太久没回去了,都快忘记家乡长什么样啰。” 卫东望着李大爷沧桑的面庞,想来谁不是有故事的人。就说他自己,一个孤儿,连自己祖籍是哪的都不知道,从小在香港长大。如果不是阴差阳错拜了师傅学厨,也许现在他只能在香港街头当个乞儿。 思及至此,他拍拍李大爷的肩膀笑道:“很久没吃家乡菜了吧?我今天就给你做一道。” 李大爷回想起故乡颇为激动。卫东看在眼里,心想怎么着也得给他做出点像样的菜来。他挽起袖子便往厨房里走,那些厨具虽然不怎么样但临时用一下还可以。 卫东打开冰箱看了看,里面还有不少食材。他取了鲜肉和冰冻的虾,稍加处理后放在一旁晾着。他打算做的菜是四喜饺,原为满汉全席之一的御贡菜品,也是江苏一带的传统名点。 先从袋子里装了些许中筋面粉,而后加上温水揉匀。揉面粉考验厨师的臂力,卫东这些天仅练出了一层薄薄的肌肉,但在揉捏面团时却丝毫不费力。这些动作,他上辈子重复过成千上万次,那种熟悉感几乎融入进了灵魂。 揉好面团后卫东开始擀面皮,这四喜饺的做法同包饺子有些接近,只是包法更复杂一些,因而面皮得擀得厚才能包下馅料。另一边他已经将鲜肉和虾肉煮熟处理好了,当即就在擀好的面皮里填上肉馅,先把相对的皮子捏好,然后再将另一头捏好,露出四个洞眼来。 卫东包饺子的速度极快,不一会就包了十来个,而且大小形状几乎完全一致,像是机器模造出来的一般。他估摸着这些应该足够李大爷吃了,在四个洞眼里分别再加入青豆、火腿、蛋白、蛋黄等生坯原料。青、红、白、黄形成的色彩,在灯光的映照下格外喜人。 包好这些四喜饺后,卫东搭好蒸笼把它们小心地放上去用旺火水蒸。 思量着蒸熟饺子还需要时间,卫东看看剩下的面团,决定再下碗面自己吃。他快速地煮了一碗清汤牛肉面,先吃了几口才去掀蒸笼。 四喜饺已经熟透了,散发着热气与香味。它本身的模样就宛如一个小巧玲珑的蒸笼,看着软酥酥的让人不忍心下口。 卫东把它们装在一只盘子里,连着自己的牛肉面端出去。李大爷等得急了,看到盘子里精致的饺子后痴痴地望着:“四喜饺……我几十年没再吃过了。” 卫东把筷子递给他,“趁热吃。” 李大爷的手微微颤颤地夹起一只四喜饺,吹了吹,顾不得烫便塞进嘴里。那种久违的感觉让他回忆起了多年前的往事,他离开故土时的无奈和幸酸。 刚刚咬开面皮,滚烫的汤汁便在口腔里爆炸一般弥漫着。李大爷吸了吸气,却不舍得马上咽下,用力咀嚼了几下,任由那味道侵入脑海。 卫东搬了一下午行李早就饿了,他快速地把面条吃完,刚抬头瞥见那十几个四喜饺子居然已经不见踪影,愕然道:“李大爷,你怎么吃得这么快?” “好吃啊。”李大爷打了一个饱嗝,满面红光地赞叹道:“这恐怕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四喜饺了。” 对于厨师而言,最高的赞誉不过是“最好吃”。卫东当了这么多年厨师,不知道听过多少赞美,可此刻却也因眼前李大爷的感叹而感到喜悦。 卫东放下筷子,笑道:“下次有机会再做给你吃。” 李大爷道:“我跟你商量个事儿,你开馆子的时候能不能把这道菜加进去?我还想带我儿子来吃,他从来没有吃过我们家乡菜。” 卫东一怔,再看李大爷带着几分渴求的脸,那是他熟悉却又陌生的,对于食物的追求。 他轻轻一笑,清俊的眉眼在暖黄色的光下像是隔绝了周遭的烟火气息。 “我肯定会加上这道菜的。” 李大爷搓了搓手掌,连声道谢。两人又聊了一会李大爷便告辞离开了。餐馆里静悄悄的,卫东把餐具收拾了,关好门上楼。 临睡前有人给他打电话。他懒得去接,闭着眼在想今天李大爷差点流泪的模样。 他这些年给无数人做过菜,不是没有厌倦过。但是直到今日,他依旧愿意继续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