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这天上午,陈阿公一家风尘仆仆地赶来,为了外孙的婚礼,一家人在最紧张的采茶季,放下活计,一起来了。
舜华早就在家里,为阿公一家人安排好了住处,这是姐弟们最亲的人了,当然要跟家人住在一起。
上午还来了几位客人,需要袁族长亲自陪同:一位是新到任的知县,福建福州人阮宗文,他是上一科的三甲进士,在京观政三年,终于分到一个实缺。
在阮知县的带领下,瑞昌县丞、主簿、县尉等官员,全都赶来巴结新科探花郎。
这几位身份贵重,袁族长请出乡绅中,从知府任上致仕的张文光张老爷子来陪客,在袁族长家的花园中,摆开茶点,请了赣剧的几位名角,做小剧场演出。
下行申时,接亲的船队到了,在江湾码头的泊位上一安排开,吉时未到,先安排嫁妆上岸。
袁家村这边安排接嫁妆的,全是穿统一服装的青壮,他们的服装是定制的,红衣红裤红腰带,领口、袖口和下摆,镶皂边,一色的千层底布鞋。
起走路来,个个昂首挺胸,堪称袁家村仪仗队。
八十抬嫁妆,从码头排到袁家村,前面的已经抬进院子,后面的还没有抬下船。
这是袁家村建村以来,从未有过的热闹场面,道路两边挤满了看热闹的乡民,这几天,他们天天往袁家村跑,看戏,看龙舟赛,现在又看新娘子的嫁妆。
连地里已经于透,准备收获的油菜籽也不管了,一辈子看一场这样的热闹,也值了。
直到酉末,嫁妆才全部送上岸,花轿从船上抬下来,吹吹打打地往袁家村而来。
几里路,袁鸿泰还为新郎官准备了骏马,马上的新郎官固然俊美无双,伴郎团的英俊少年们,也引得路边的乡下姑娘们浮想连篇,白日梦不断。
最引人轰动的,却是走在最后面的亲友团,十几个深蓝色进士服,引得乡民们争相观瞧。
“快看快看,一群进士老爷!”
“老天爷!老汉这辈子也值了,居然能看到十几位进士老爷在一起走!”
旁边有人笑他:“这就值了?快些回家,供你孙儿读书吧,说不得哪天,你家也能出一位进士老爷呢。”
“你以为进士是那么好中的?先回去看看你家祖坟冒青烟没有?”
进士亲友团走过,引起一阵阵欢呼声。
李廷谏走在前面,对身边一位同年道:“吴兄,咱们是不是抢了新郎官的风头?”
那位吴兄也低声道:“要不,咱们走慢点?”
酉末戌初,吉时到,新人拜堂、入洞房……的一套繁文缛节不消细讲。
单说慧娘入了洞房,第一时间吩咐陪嫁的嬷嬷:“嬷嬷,快把我的大雁拿进来,外面太吵,别吓着它们了。”
胡嬷嬷是她的奶娘,一家人都陪嫁过来,刘慧娘的大雁,由胡嬷嬷的丈夫一路上照顾,硕大的笼子,外面罩一层黑布,再罩一层红缎子,显得喜庆。
胡嬷嬷出去,提了鸟笼子进来,放到屏风后面去,那里最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