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七O行 > 第54章

第54章

半个小时后,校车来到,接待人员招呼着大家坐上车,十来个新生和陪同新生的家长分别扛着行李上车。校车在市区里穿行着,无过无际的双宁市,高大的建筑,宽阔的街道,来来往往的车,迅速的拓宽的中学生的视野,世界原来这样新颖,一切都是书本上体会不到的。半个小时后,校车终于拐进一条非主干道的街道,在一片树荫掩映中,已经分不清方向,然后终于开到了学校。学校里也全是很宽的马路,笔直干净,比县城的街道都漂亮得多。三三两两的学生在路上走着,谈着什么。校车直接开到学校的礼堂前面,然后停下。礼堂外面的操场上挂着个横标“新生报到处”,下面每个专业只有一个班级,有建筑工程设计专业班、工程测量专业班、施工管理专业班、建筑装饰工程专业、城市规划与建设专业班,一共五个班。各班主任老师在报名处,陆运新带他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专业班老师处报过名,陆运新替他交了二十元学费。班主任老师是位四十多岁的瘦瘦女老师,他对每个报名的学生都自我介绍:“我姓崔,你们叫我崔老师就是。”她总是笑眯眯的,看所有的学生的眼神都象看自己的孩子一样,而且她叫了陆运红的名字,好像早就认识似的:“陆运红,怎么象没洗脸似的,花脸猫一样,快去寝室洗一下。云津过来,坐了多久的车?坐够了吧?”

大哥陆运新不由得哑然失笑,弟弟小时候的绰号居然被千里之外的素不相识初次见面的老师几乎一口就叫出来,原来坐了一晚的车,他又开着窗,脸上不少灰。他不好意思的忙把袖子擦了擦脸,然后从班主任老师那里拿了男生宿舍的钥匙。

老师又给每位前报到的新生交待着生活方面的问题,指点着寝室、食堂,教室的方向,并向每位新生直接发放了一个月的饭票,包括二十一斤米饭票和九斤面票。另外这两天为照顾新生,菜票可在学生宿舍斜对面的食堂窗口直接去买。

按班主任老师的指点去了男生宿舍,找到新生的二零三房间。

学校的男生宿舍是去年才修建的,每间宿舍能住六位学生,每人一张床,寝室很干净,还有单独的卫生间,有自来水和洗脸池,这比中学的情形简直是天壤之别,类似于上天堂了,陆运红简直有点信不过。其它同学还没来,陆运新放下行李,坐下,看看,也不乏羡慕的说:“果然不错啊,比咱们县公安局的单身职工宿舍都好。还有,刚才从外观上看看你们这学校的礼堂,也挺大啊,比咱们县委县政府的礼堂都大,咱们那真是山旮旯,小地方啊。”

兄弟二人都冲过冷水澡,洗去了一天一夜的风尘,然后陆陆续续的有几个同学来到,都是在大人的陪同下来的。他们都来自省内的其它地方,没有谁是云津的。也就是说,这个寝室没有谁与谁是老乡,而且大家口音还不相同,互相说话,好一阵才能听清,或者干脆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交流,才弄清各自来自哪里,离这儿有多远。相比之下,陆运红还不是最远的,最远的同学齐瑞文来自五百多公里的南边,坐车转车足足折腾了三天。

全寝室六个人施永良、赵林、齐瑞文,戚永辉、陆运红、黄益大小都差不多,都十六岁到十八岁之间,相差一岁多点而已,戚永辉和陆运红居然是同一天生日,算是并列第四,排下来,最小的黄益比他二十天。学校在各个地方录取的分数线并不是一样的,寝室里六个同学的分数也高低不一,甚至相差五十来分。但能够考到这儿来的,几乎都是所在学校的尖子生,六个同学除了年龄最小的黄益外,其它都补习过的。

年龄最大的施永良被老师安排为寝室的室长,要主动关心几个小的。六个人中有四个来自农村,两个来自乡场上,算“城里人”。这六个各自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环境中求学的学生,都会有孤独感和不安全感,陪同大人都帮着拉关系,让大家早点互相熟悉,说走到了一起,同一个班,就是缘分,能同一个寝室,更是缘分中的缘分,以后就兄弟一样,互相帮助,互相照应,六个学生都怯生生的同意着。

后天才正式上课,明天还有一天可以到处走走看看,熟悉认识一下这个即将要生活几年的双宁城,几乎陪同学生来的家长们也是第一次出远门,第一到双宁这样的大城市,也都带着孩子看看,见见世面。

陆运新经常去省城,但也没来过双宁,他带着弟弟一块,先帮他买脸盆,桶、洗衣粉之类的日用品,游了市人民公园,还有动物园,看了从来没看见过的狮子、老虎、还有大象、梅花鹿、长颈鹿、孔雀、猴子等动物,以前只在课本上知道过,都是第一次见到它们的真面目,说不出的新奇。旁边有个照相点,陆运新让照相员给他俩与大象拍了张合影,然后留地址,陆运红就留了寝室的地址,一个星期后才能邮寄到照片。然后兄弟二人又到市烈士陵园走了走,这里长眠着解放双宁牺牲的一百多烈士。然后他们无意中走到一个蔬菜市场,里面更有五河乡甚至县里根本没有的蔬菜,大头菜圆得活象个小的地球仪,还有青椒,又象小灯笼一样,让人不可思议;还有洋葱,一个就有一斤,总之家乡从来没见过,如果不是旁边立着个菜名牌子,肯定就不知道它的名字。

第三天一早,陆运新要回去,他听说陆运新身上有钱,就暂时不再给他,让他以后要用完的时候写信就是,然后他在校门口坐公交车离开了学校。

建筑工程学校并不在市中心,在双宁市城区南边,离市中心足足有十来公里的路程,有公交车直达市中心人民广场, 学校占地有四百多亩,教学楼全是红砖碧瓦的房子,基本都是五十年代修的,全是两层的楼房,其中有几栋楼是苏联援建的,上面还有脱落未尽的红漆语录标语。学校的礼堂是八零年建成的,算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另外就是刚建成的学生宿舍,五层楼,在学校礼堂对面。与宿舍斜对面相距不到五十米的地方,就是学校的学生食堂,所谓食堂,其实结构还是同初中食堂的差不多,只是多了几个打饭的窗口,没有餐厅。学生们打了饭菜以后,各自端着,或到寝室里,或到操场上,或到林荫下的凳子上,坐着吃,或到学校的几处报刊栏前面,一边吃饭一边看报。 学校有三个门,北门是大门,学生和车都可以出入,直通市里的。南门出去是条大河,清水江,清水江对面是双宁市的工业厂区,化工厂、发电厂、造纸厂等数十多家企业的烟囱成天冒着浓烟,显示着双宁市工业的繁荣。紧靠学校旁边,也有学校自己办的企业钢管厂,生产各类型的渡锌管道,供供水工程用。据说每年产值有上百万,里面主要解决学校教职员工的家属就业问题。

陆运新走后,主人公陆陆续续才发现还要有许多需要添置的东西,鞋只带了一双,必需再买一双凉鞋,还要有一双运动鞋,因为马上要军训。棕丝床垫没有,学校里有,但不卖,每张交押金二十元,期末的时候交还,没有损坏的话,押金退还。让他想不到的是从家里带来的水瓶,居然在学校热水房里排队等开水的时候,被谁神不知鬼不觉的拿去了,或者是拿错了?总之不见了,听说经常都有人丢水瓶,没想到刚开学就自己就碰上,这几下折腾下来,就花去近三十元,再加上买了十元的菜票,原来还算丰盈的荷包迅速的瘪下去,所剩无几,他开始身不由己的节约着了。

军训开始,时间是一周,所有新生全部交由双宁市武警中队的教官来负责的训练,进行军事化管理生活。学校组织新生召开了军训动员会,校长给大家简单讲的军训的意义,要大家通过军训,了解军队和国防,同时养成整齐划一、令行禁止和严格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培养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并融入到以后的学习中云云。军训没有要求统一着装,因为办不到,但是统一运动鞋。第一天开始,是列队训练,每班两个教官,每个教官负责二十人。队列训练的由教官先讲解,后操练;先分解,后连贯;讲解示范相结合,逐个动作地教练。教官一张脸严肃得象雕像,在他的示范下,大家隐约发现,以前体育老师教的人人都会做的左转右转稍息看齐跑步等动作,得全部从头纠正,然后同学们一个一个的做分解动作,最后要绝对做到整齐划一,稍有差错就被罚站,大家切身体会到军事管理的严格。两天下来,大部分人就被折腾得脚酸手疼,没有谁能以任何理由请假偷懒,这点陆运红并不感到难受,至少比做农活轻松些。第三天,教官专门到寝室给大家示范叠被子、叠毛巾,放茶盅等物件,平时大家叠的被子被教官们三下五除二,全变成了豆腐块,让大家惊叹。然后大家学,教官们再一个个的纠正。由于一直很崇拜当兵打仗,所以陆运红对自己要求还挺认真,尽可能性的要让教官满意,还后悔没把郑彦秋送的那套军装带来。最后,他叠的被子确实是最好的,速度也是最快的,教官第一个表扬了他。第四天夜里紧急结合及五公里长跑训练,这是一项耐力和毅力的训练,这些刚从初中来的学生,大概谁都没有跑过这么长的距离,不过教官也没有因为这个原因就允许谁开小差,晚上十一点半开始集合后,随即开始长跑,五公里的距离从校门口开始,穿过夜晚人少车少的市中心中山路回到学校,教官还是给留了情面,在跑的时候稍稍容忍大家放慢了脚步,最后全都顺利完成了军训。接下来,开始正式进入中专学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穿成反派只想苟,不料女主成为我舔狗人生这几年祸害闯天下我收捡垃圾成为顶级批发商列车长的升迁之路夜幕无梦变身:被逼入死角的我不装了转职:一柄魔刀千刃杀穿全校!财阀的快乐你不懂女总裁倒追,前妻追夫火葬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