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这个人,说一句谨小慎微不为过,对大汉的功劳也不小。可惜妻子没娶好,居然敢杀皇后,还成功了……只能说,汉宣帝收拾他们家不算冤枉,就算不考虑爱情……今天敢杀皇后,明天是不是就杀皇帝了?
为了避免悲剧,卫昭决定对霍光的婚事关注些。
这段时间,刘彻依然日子不好过。
先是收到了赵国来的弹劾主父偃的奏疏……赵王怒斥主父偃此人居心叵测,学习纵横术多年,居然敢暗害刘姓诸侯王,陷天子于不仁,其心可诛。
刘彻其实真没这个意思,他只想削弱诸侯王而已,只想老老实实打仗而已,还真么想让齐王死……可是谁知道齐王就自杀了。
这简直是天降的一口大锅啊。
刘彻没想到赵王如此做派,居然直接弹劾主父偃……可赵王毕竟是自杀的,主父偃又十分好用,刘彻着实为难啊。
新提拔接替直不疑的御史大夫公孙弘却谏言说,如果不杀主父偃,恐怕没法给天下交代……
在自己没法交代背上滥杀诸侯王的锅和一个好用的人之间取舍了半天,刘彻还是下令处死了主父偃,但是内心更加不忿,对赵王也越加警惕。
要是能找个机会收拾下赵王就好了。
这时,有个消息传到长安,新任的两千石赵相郑季自杀了……
一个新任的两千石,高高兴兴地上任,然后自杀……怎么看都是有猫腻吧?特别是朝上到处都是两千石,对这事是义愤填膺。
别看郑季出身不行,他们都看不上,但这人也是两千石,一个两千石不明不白地死了,其他两千石颇有种兔死狐悲地感觉,故而一个个都觉得不能容忍赵王了。
甚至还有人结合了前段时间赵王用齐王死逼迫陛下的事,揣测了下刘彻的心思——别说,两件事还真挺像,虽说都是自杀,但是直属领导逃不掉嫌疑嘛。
于是,弹劾赵王的人越来越多了起来。刘彻也十分满意,这次一定要让赵王大出血一番。
赵王还是挺硬气的,他又不是皇帝,不需要那么要脸,皇帝还派兵在外,他死不承认郑季之死和他有关,皇上还真不能直接拿他怎么样……刘彻是气得肝疼,回到椒房殿跟卫昭大骂自己这个哥哥。
理论上讲,卫昭也是苦主来着……这赵王害了的郑季是她同母异父的弟弟的亲爹……
但是卫昭跟这人没什么感情不说,这人还虐待过她弟弟,她也喜欢不起来。作为一个现代人,她不觉得这种自杀能怪到别人身上,所以情绪反而比刘彻要稳定的多。
不过刘彻不开心,作为忠心的臣子还是要帮他想办法的,两人盘算了下,决定让刘彻派特使去赵国查看。明着派廷狱的人去,暗着派南镇抚司的人去。
是的,经过不断的完善,锦衣卫的框架搭的很完善了,但跟大明的锦衣卫差别也很大。
目前,锦衣卫还是分为南北镇抚司,北镇抚司专门办各种差事,日常办公所需要的就是名单和坐标,接到上级命令就去抓人/杀人;南镇抚司是个神秘的特务机构,甚至这南镇抚司的统领和成员都没人知道是谁。
这个算是卫昭的专门设计,其实有些不搭配。
历史上大汉是有自己的特务机构的,汉武帝设置的绣衣使者说是皇城司、锦衣卫、粘杆处这些特务机构的祖宗一点也不为过,按理来说卫昭设置机构时应该沿用绣衣使者这个称呼的。
可谁让绣衣使者出现了个江充呢?
这人利用直指绣衣使者的身份,罗织冤案,炮制了巫蛊之祸,让卫昭对这个机构恶心坏了。
就算她不是卫子夫,她也崇拜卫霍,同情卫太子啊,所以刚来大汉的时候,想都不想就跟刘彻谏言成立锦衣卫,直接把绣衣使者干掉了。
在制度设置的时候,卫昭专门强调要把诏狱和抓捕的职能分开,让廷狱保留审理职能,多少类似于后世公检法三者职能分割了,不过在人治社会能起多少作用不好说,廷尉张汤制造冤案的能力也不弱啊……
值得一提的是,曹襄作为公主的儿子,目前他在北镇抚司基层锻炼。当然,这个基层也是千户起步的,手下也有一些小弟的。
这次出外勤的便是南镇抚司了。
刚从平阳赶回来的去病刚闯下好大的名声,正在兴头上,看到郑季死了,也不管自己之前多讨厌这人,一直嚷嚷着要替舅舅调查清楚,希望临时加入南镇抚司……
就连一贯稳重的曹襄也想临时换下部门。
当然,刘彻和卫昭都没同意。
刘彻主要是觉得危险……至于卫昭,她的想法很简单——
“去病,你和别人不一样,你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学习……额,出使上。你还是应该多学些医学知识比较好。”卫昭给霍去病下达了新的学习任务,“一个未来的将军,必须是全才,除了军事外,还要懂得人心,才能管理好部队,也要懂得医学,否则队伍在外面染病了,战斗力会大减的。更可怕的是,将军自己病死了,士兵没人领导乱套了就会被敌军轻易屠戮,正所谓擒贼先擒王。”
霍去病虽然很佩服自己的姨母,但是没觉得自己偏科有什么不好:“到时候队伍里多配些军医就好了。”
“求人不如求己啊,情况危急的时候,你还能来得及让军医处理?你自己不懂,军医说什么你都听不懂吧。”
卫昭看霍去病不以为意的样子,也生气了:“你近来老老实实地跟着女医学习些急救知识和野外草药识别,若是学不会,你也不用出门了,就老老实实在家里呆着,我跟阿姐也说好了的,家里面没人会放你出去。你可不要觉得你比那项王还武勇,可以一个人打翻很多人。”
霍去病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