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拉扯己方战阵的同时,清军也相应将方阵绵延开去,但正面宽度却远不及唐军,甚至不到唐军的二分之一。
本身兵力就少于唐军,再拉扯下去,很容易出现防御空档。
战阵既列,接下来便是顶盔贯甲准备抵近开片了。
随着两军越来越近,肃杀的气氛也愈加浓郁。
两边斥候的马匹已经没有了足够辗转腾挪的空间,纷纷顺着缝隙回归本阵。
待行到三四百步的光景,清军的火炮开始发出第一轮怒吼。
虽然总有人吹嘘红衣大炮多么了不起,一炮糜烂数十里,实际上,这玩意就算是抬高炮管子抛射,也就是二三里的货色,真正的有效射程不过一里出头罢了。
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后的十二磅野战炮10度仰角射程才不过2公里,十六七世纪的老古董还能上天不成?
这一轮炮击下来,就实际杀伤来说,水平远不及欧洲同行的清军炮手们打出的铁弹,对于采用疏阵的唐军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红衣大炮的膛口喷射出去的圆球,打的不是太远就是太近,就算是形成了跳弹,也多是从唐军头上路过,让人一场虚惊。
偶尔打入队列中去,却因为阵型过于松散,没有造成伤亡。
也就那么两个倒霉蛋,被砸个正着,领了盒饭。
清军的第一次试射,没有达到预期,但的确给唐军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好家伙,几百步的距离上就开始发力,等到近前得挨上几轮?
唐军顶盔贯甲之下,行动多有不便,为了保持队形,每走几十步还需停下调整一番,哪怕频率感人,炮队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多射几次。
就这样,在进入弓箭射程之前,几十门大炮装填快的如佛朗基,连发五六次,装填慢的,也打了两三发炮弹出去,虽然随着距离的拉进,准头提升,但在敌军的松散队形下,成绩依然不佳。
那些个大将军、佛朗基,本来就是几十年前的老古董,再加上保养不当、操练不勤,发挥出来的功效差强人意。
大清国朝初立,到处倒是用钱的地方,八旗绿营的饷银都时常拖欠,挤出些银两给炮甲那也是要紧着能够攻城拔寨的红衣大炮先用,野战中型炮完全没必要。
八旗儿郎们打残明军哪里还需要大炮?何必花费那么多宝贵的银两去保养炮身、实弹演练?
不过即便是这种境况下,唐军将士们也倍感艰难。光挨打不还手的滋味不好受啊。
身边偶尔有那倒霉蛋被砸成肉泥或是被滚动的铁球粉碎小腿之后倒在血泊中哀嚎,这种单方面的屠杀带来的心理压力着实让人难过。
终于,到了弓箭的杀伤距离。八旗军阵中,鼓声响起,后方的清军步队上前,将炮兵护在身后。
唐军在基层军官的指挥下,开始抛射。
这第一轮箭,只是起个削弱士气的作用,实际杀伤有限,尤其是在敌方盔甲完备的情况下,不过偶尔有倒霉蛋被射中盔甲缝隙或是没有甲片保护的脚部受伤罢了。
清军更是连还击都没有,清弓多用重箭,便于破甲,威力大但射程近,百步距离对唐军的扎甲毫无杀伤,索性放进些再射。
只有数量稀少的汉军旗鸟铳手打出些铅子以作回应。
这时期的八旗还没有经历准格尔重火枪的毒打,火铳配备率很低,即便是汉军旗,也多持弓刀之类的冷兵器。
不像日后,满蒙大老爷们也乖乖扔了复合弓,拿起了大鸟枪。
待到七十步的距离,双方对射,重甲保护下,杀伤力依然不足。
等到了三十步的距离,却又是另一番光景。
唐军士卒从自己的箭囊中抽了久违的破甲箭,八旗兵们也挽起自己心爱的反曲弓,搭上如同小型长矛一般的重箭,一轮箭雨下去,双方俱都倒下去不少。
不是穿了重甲就能免疫箭矢的杀伤。
盔甲有缝隙,有薄弱的地方,甚至就算是防御的正面,如果仅仅是只穿一层普通棉甲的情况下,在淬火钢制箭头的加持下,破开防御也不是特别难的事。
唐军阵中,凌武成在队头的带领下,已经缓步前行了数百米。
一身的盔甲兵器,便是想快也快不起来。
加上每行数十步便要整队一次,短短里许的距离,一众人等走了良久,期间挨了几轮炮子,让大伙心里头只觉得憋屈。
这帮胡兵,不好好用刀枪弓箭跟爷爷招呼,净搁这拿铁蛋砸人,真不讲武德。
好在大伙队伍排的稀疏,这么长的时间轰击下来,也没见砸死多少人,至少凌武成所在的队并没有出现伤亡。
明政府造的质量低劣的老爷炮就是这个水平,操炮的汉八旗也是半瓢水,想要造成什么致命威胁也是不可能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