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霜降节气的过去,冬十月来临,时光进入刘启执政的第四年。 在过去一年里爆发的七王之乱,使天下惶然、朝廷危急,整个王朝上下如同遭遇了一场浩大的山崩海啸。如今,参与叛乱的七国虽先后覆灭,但引发的震荡却还未终结。吴、楚等国败后,最后一个参与反叛的赵王刘遂经过十个月的困守,其都城邯郸终于被将军郦寄攻克,刘遂本人亦在城破后自杀身亡。至此,七国之乱的最后一点尾巴终于被全部清剿。 前方战事胜利的消息传来,天子内心虽欣喜,面上却只是微微的点了点头。待郦将军率领部众从赵地回到长安时,已是仲春二月。冰雪消融,嫩芽初露,在一个春风和煦的日子里,皇帝刘启在未央宫前殿对这最后一批归来的将士们一一论功行赏。 彼时,在前殿巍峨庄严的宫阙下,群臣匍匐于前,山呼谢恩之声响彻空宇。满朝文武臣服于脚下的宏大场面,让高高在上的天子油然生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激荡豪迈,那是天下尽在手中、御下囊括四海的帝王情怀! 吴楚之乱虽告平定,但刘启心中却存了个疙瘩,这个疙瘩便是晁错之死!虽然杀晁错是他最终首肯之事,可存心要杀与不得已而杀之有云泥之别。何况,杀了差错,七国并未退兵,反而还折了自己的一条手臂,刘启心中的怨恨可不是一星半点那么简单。只是,经过这几年的执政生涯,尤其是七国之乱后,他已愈来愈懂得操控自己的情绪。因此,这份如毒蛇噬心般的怨恨,被天子强压在了心底。而且,当下,已经有更重要的事情摆在了眼前。 从去年以来,一些关于嗣位的话语已陆续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最近,请求早立储君的上疏也是一日胜过一日。现在,连太尉周亚夫、魏其侯窦婴亦开始在御前言说。群臣希望天子早立储君,安定人心,竭力推崇立长。于皇帝本人来说,他心中其实已有储君人选,可这个小儿非嫡非长,且年岁尚幼、排行靠后。按照立长制的话,除非兄长们全部薨逝才可能轮得到他。这条路不可行,且代价太大!因此,若想他为嗣,唯一可行的就是立嫡。但要立嫡,他的母亲就必须得是中宫皇后,如此,势必得先废除现任中宫皇后薄淑! 原本,刘启打算再拖几年,等他长大些再说。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两年间,不管朝堂还是后宫,都发生了太多始料未及之事——太后太皇薄氏突然离世,随即又爆发了七国的联合叛乱。如今,这薄太后故去没两年,而七国之乱方才平定,如果再贸然废除有国之小君之称的皇后,恐怕又会引发一场轩然大波。何况,薄皇后虽无宠无子,但平时安分守己,而自汉家立国以来,也尚未出现在位皇帝废除皇后的先例。再者,走了个太皇太后,还有个皇太后!母亲一直心存让兄弟刘武为嗣的念头,这东宫太后,也是一个强大的阻力!如今,形势竟然大有一种不可不立的意味。 天子心中烦闷,可近前却没有能商议之人。复又想到晁错,更添一份怨悔。为纾解不快,刘启唤来侍中,点选了一些臣子准备去往上林苑。 在侍中孙元请示是否需要后宫美人陪侍时,刘启愣了愣,话到嘴边又改口道:“让王……呃,贾美人随行吧。”孙侍中奉命去往临池观传召贾秀仙后,刘启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他不是对阿娡心有芥蒂,只是,如今形势,叫他如何对她言说?止住这种窝囊的想法,刘启决定先去上林苑游猎一番,待心情回复了再做计较。 向东宫太后禀明去向后,天子携近臣、贾美人去往了上林苑。临行前,刘启令留守未央宫阙的心腹侍中们,密切注意他不在时朝堂以及两宫间的风吹草动,一有异常,立即快马驰报于他。 御驾出宫后,留在永巷里的女人们对没能随行一事嘟嘟囔囔了一阵,也就各自过各自的日子了。作为留守在宫中的一员,这次,猗兰殿的王夫人总算不是众人嚼舌的对象了。但是,王娡心中却暗暗有些奇怪,陛下最近似乎有意避着她似的,难道她王娡做出了什么不顺圣心的事?思来想去,也没能想出个所以然。为了不让自己胡思乱想,王夫人干脆摒弃杂念,愈加精心的照料几个小儿女。 然而,日子,就不是风平浪静的。 这天,王娡带着几个儿女往兰林殿看望怀孕数月的女弟王儿姁,就在姊妹间拉着家常说说笑笑、小孩子们也一起闹腾的不可开交时,身在长乐宫的窦太后趁皇帝儿子不在时,召见了当今天子的一位谏议博士——儒生辕固! 一向只好黄老的太后居然召见一个儒生,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不会有什么好事。果然,在辕固入见东宫后,窦太后故意以《老子》之言诘问之,并讥讽儒家诗书为管制犯人之书,并且故意当庭发怒,命人将他投进圈养着野彘的兽圈中! 就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在没有武器防身的情况下,在猛兽圈中恐怕都会受伤,何况一个年近八旬还赤手空拳的老者?太后这么做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置辕固于死地! 早在刘启即位之初,因在减免天下田租一事上采纳了儒生们的谏议,已经让窦太后心生不满。后来,信奉黄老派的黄生与推崇儒学的辕固在“汤武受命、放杀桀纣”的辩论中又败下阵来,让窦太后更是不快。加上这几年,皇帝还陆续任用了辕固、胡毋、董仲舒等一众儒生为博士,令窦太后更是大怒。之前,如果不是因为太皇太后尚且在世,还压着她一头,她早就寻个理由对这些儒生下手了!现在,薄太后已经驾崩,吴楚七国叛乱也已告平定,两宫之间,只有她一个皇太后,当然要开始行使身为太后的权力!因此,东宫太后这次是故意觅得间隙,就是要好好煞煞这些儒生的威风!哪怕是杀他一个、两个,也不足为惜! 窦太后的这番举动,表面上看,是黄老、儒学之争,究其根本,就是权力之争!在孝文皇帝刘恒时期,窦太后宠爱已衰,母家亦无权柄,过着谨慎克己的日子。但随着孝文帝的驾崩、皇太子刘启即位,由皇后升任太后的窦猗房,已不是当初那个被误遣往代国却只会哭哭啼啼的弱质少女了。这人呐,是会变的! 也许是辕固命不该绝。 汉时,猛兽多豢养于上林苑中,从长乐宫到上林兽圈,总要费点时间。早在太后召见辕固之时,皇帝留在宫中的耳目便探知了此事。在窦太后令人将辕固押去野彘圈的同时,宫中已有快马飞驰往上林通风报信。 正与侍中孙元、中郎将郅都等人在苑中游猎的天子,听闻来人奏报后,吃了一惊。母亲竟然趁自己不在宫中时拿辕固开刀?就算不喜欢儒生,可他们毕竟是天子臣属,怎么处置应当由自己说了算。再说,这些儒生多列位博士,官职微小,不要说执掌大权,就是二千石的小官都没有做到,怎么就妨到了她?太后连这点都容不下么?想到这儿,刘启心中很是不快。不过,眼看着辕固就要被投进野兽圈,他顾不得多想,立即着人带着利剑前往兽圈解救于他。 当东宫守卫押着辕固来到兽圈时,迎头撞上了早已守候在此的天子卫士。一方是遵从太后之令,一方是领受天子口谕,眼看就要扛上,身为事件中心的辕老翁却不慌不忙,在拜谢了当今天子之恩后,这个耄耋老人拿着天子卫士带来的利剑就下了兽圈。面对野彘接二连三的攻击,老人沉着冷静,左突右闪。在周旋过程中,他看准时机,出剑狠刺,正中其心!在众人的惊呼声中,这只凶猛的野兽被一击毙杀!而辕固,安然无恙。 这出临场杀彘的好戏,让那群年轻守卫都看呆了。东宫卫士面面相觑,只得如实回去复命。听说野彘被辕固杀死后,窦太后哑口无言。她只顾着推崇黄老学说,却并不了解辕固这样的儒生。那时的儒家大贤,精通六艺,文武兼修,对礼、乐、射、御、书、数均有相当的造诣。只能说,找辕固的麻烦,这个对象就找错了! 皇太后本欲给儒生好看,却反被扫了面子。当得知是皇帝儿子派人前来并借了辕固生利剑后,她的脸色更是精彩。而经过这么一番搅和,刘启已没了继续游猎的心情。翌日,便带着众人回到了未央宫。 这件事看似就这么过去了,但这个小插曲,却促使刘启做出了决定,一个可进可退的决定!当前局势并不平稳,人心思定,而太后心欲梁王为嗣,今后的事端只会多不会少。希冀心中嘱意的小子继位,在眼下并不现实,恐怕不得不先妥协于当前。有些事,他必须要与阿娡商议了。 就在这个仲春二月的一天,天子仪仗驾临猗兰殿。